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江苏教育:借力国际化,推动现代化

江苏教育:借力国际化,推动现代化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19

“当堂测试结果很快就能显示出来,可以立即针对分层情况进行讲解。”“上课的情况可以自动录成视频,传到网上教研平台,供专家和其他教师评课。”在谈到“信息化”给自己教学带来的便利时,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的教师们兴奋地告诉记者。

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这种延续了上百年的教学“老三样”,如今,在江苏许多城市的中小学课堂上,正在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渗透、融入改变。

“信息化是‘挡不住的趋势’,是现代教育的革命性因素之一。”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2015年,江苏全面启动智慧教育工程,涵盖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和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四大重点工程,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新范式。

信息化颠覆传统课堂

今年5月,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会议期间,苏州“未来教室”项目应邀参展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在“未来教室”中,黑板被显示屏取代、书本被平板电脑取代、教室四周摆放着6块触摸式一体机、4台人影捕捉摄像机、10多台垂挂电话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或直播。基于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的未来教室,可以跨班际、校际甚至国际进行交流。

据了解,《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7年)》计划在3年内全市建成“未来教室”200个,未来教室建设列入市政府事实项目,将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由投入驱动向应用融合发展转型。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它带给师生全新的体验,带来更有趣、更高效的课堂。

打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其中不仅有创新创业、高职语文、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校本课程,有艺术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网络课程,甚至还有现代礼仪、工程力学等名校公开课。

“网络学习平台共有70多门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菜单。”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春华告诉记者,系统中还配备了大学英语、实用英语等资源,供学生们下载,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据了解,常信院的在线学习平台还建成了14门基于mooc模式的学习课程,不再安排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人数超过8500人,另有11门课程正在上线。

“‘好的吃不饱、饿的吃不好’一直是传统课堂难以突破的难题。”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史品南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学校高一数学教研组首先“试水”引进“教学诊断系统”,为高一年级500多位学生、八套课练或测验进行“问诊把脉”。

“随意点开一套已经完成的试卷分析界面,便可清楚地呈现全班作答情况,均分是多少、错误率高的题分别是哪些、某位同学的知识掌握薄弱点是哪里。这样一来,老师不但能同时看到所有同学的情况,还可以随时随机抽样、随时发现,从而做到个性化教学,继而因人施教。”史品南说。

在沈健看来,“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可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可以汇聚海量知识资源,教育信息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颠覆’传统课堂。”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目前,江苏省中小学生机比超过6: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学建成校园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苏南地区许多学校实现“班班通”,苏州所有公办幼儿园实现“园园通”,江苏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基本上达到了信息化条件网络化、教学内容数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的要求。

悉数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变化,常州觅渡桥小学校长吴毅十分感慨:“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产物,要跟上现代化经济发展步伐,这是势在必行的,迟做不如早做,我们乐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0年,觅小被批准为“常州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学校”,探索数字化学习的“e课程”和“e课堂”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进化课程网络化处理,以及把传统课堂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账户灵活方便地创建虚拟教室,教师能网络化备课并能网络化执行全部教学过程。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扩大,会打破学校对教育的垄断,网上教育、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新技术所带来的交流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表示。

传统的城乡交流是线下运作,比如把优秀教师派到薄弱学校,成本高,见效慢,而且稳定性不够。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则成为拉平城乡教育差距的一列“高铁”。

扬州江都区吴桥中学地处革命老区吴桥镇,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无论在师资和生源结构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11年,该校与文津中学结成对子学校。如今,借助微格教室、视频会议室等技术手段,吴桥中学的学生可以同步观看文津中学的课堂,并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了异地同上一节课。

“除了教学,我认为城乡结对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校‘教有余而研不足’的问题。”文津中学副校长邵伯春说。借助城乡结对,吴桥中学的教师可以登录“文津中学网络教研空间”,参与集体备课、在线评课、专题研讨三个平台,求得文津中学“四导四学”的真经。

自2009年,扬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全市共有城乡网上结对学校118组,结对学校总数达416所,结对实现100%全覆盖。各地网上结对不断出新的本土化的“金点子”、新型网络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网上结对学校的跨市跨省连接……在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上已然形成独具特色的“扬州模式”,并走在全国前列。

信息化打造育人新途径

“作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班主任,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也许并不仅仅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真的要想一想我们该如何选择?怎样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使之发挥更为深远的德育功能?”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的赵霞老师经常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0天了,教室总有一个位置是空的,在没有金宇中的七(5)班,思念在不断的蔓延……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还好吗?”这是一堂以班级内真实故事为背景的主题班会。赵霞告诉记者,“同学们把金宇中妈妈从发现病灶到住院开刀期间所有上传在班级QQ群的一条条心路历程进行梳理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通过一段金宇中的讲话视频传达了他的现状和对同学的关心。”

可以说,这堂课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课,赵霞老师的探索和实践把“班队课”翻转过来了,这让原本空洞说教的德育资源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健康发展的成长资源。在她的尝试下,以“数字化班集体的成长探索”为主题开展德育工作,并从小组建设融合数字化、课程发展走进数字化、家校沟通步入数字化、主题活动迈向数字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把班级打造成了一支“高度自治”的学生团队,现在该班级每天开设TED晨会课,从选题到交流讨论均由学生“包办”。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交流谈心、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别出心裁地将德育工作搭上了信息化快车,利用新媒体“微常信”发挥优势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条题为《三位头发都去哪了》的微信,让常信院金亚白、吕明、吴立新三位“光头”老师,被全校师生所熟识。微信讲述了三位老师从教20年间,从年轻时的浓密秀发,到现在脱发、谢顶的故事。新的学期,吕明惊奇地发现,上课缺席的明显减少了,同学们上课也认真了。

“产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不能确认一定是那条微信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章让师生间的信任度、亲密度增加了。”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表示,用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育人”,传递正能量,才能抓住老师和学生的心。

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无论哪个方面,我们都应该相信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教育改革的技术路线,实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真正让‘人’成为教育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的“江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