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张家港南沙中学:文武并举 走特色办学之路

张家港南沙中学:文武并举 走特色办学之路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19

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现代化。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因此,特色学校建设就成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创建学校特色项目着手,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是提升学校内涵品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未来现代公民的重要举措。

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创建于1968年10月。在近50年的岁月长河里,一代又一代南中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期待,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代代相传,接力奋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南沙中学也因而从一所偏居港城西北隅的普通农村中学,成为了一所内秀外韧、质量上乘、课改显著、举重和文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知名学校。

一、特色办学取得的主要成绩

南沙中学位于长江之南,香山东麓,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以全方位育人为目的,遵循“仁秀山南、智聚百沙”的校训和“刚柔相济、仁智共生”的办学理念,以“山”文化为核心,着力建设成为一所“文武并举、内秀外强”的学校。学校多年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面向全体,文武并举,逐渐形成鲜明的文学特色和举重特色。

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集体、市教育行风建设示范学校等称号,2012年荣立张家港市集体三等功,2014年获张家港市首个“美丽学校”示范初中、市“先进文明单位”等称号。在推进特色办学的教育实践中,围绕举重队与文学社两大特色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举重队主要成绩。南沙中学举重队创办于1979年,三十多年来,在艰难的探索中,该校举重队也斩获了累累的硕果。其培养输送的一大批举重运动员在省、全国、亚洲、世界级举重比赛中共获奖牌439枚,其中世界金牌11枚、世界银牌8枚(其中奥运银牌1枚),亚洲金牌6枚,全国金牌36枚,全国银牌27枚,全国铜牌17枚;破世界纪录1次、世界青年记录2次,全国少年记录5次,省成人、青年和少年记录26次。该校培养的运动员,10人获举重“运动健将”称号,吴斌、冯明、刘海华、管新蕾、陈玲、陆浩杰、谢伟等7人入选国家举重队,并相继实现张家港世界冠军、全运会金牌、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2007年刘海华获举重世界杯男子77公斤级冠军;200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上,管新蕾获女子举重63公斤级金牌、陈玲获女子举重69公斤级银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带伤上阵的陆浩杰勇夺男子举重77公斤级银牌。

近年来,南沙中学先后被评为举重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江苏省举重训练基地、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江苏省举重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举重高水平培养输送学校、苏州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苏州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张家港市举重运动协会也于2012年在该校成立。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先生和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先生来校视察并为学校题词“举重之乡”。国家女子举重队总教练王国新以及举重名将刘海华、陆浩杰、陆永等也多次来校指导交流,名师的亲临传授,让该校的举重小选手们受益匪浅。

(二)文学社主要成绩。

伴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校园文学发展的春天里,该校校园文学团体——香山文学社,始终和时代大潮同涨共起,她犹如一朵盛开的奇葩,和美丽南中一起绽放,共同灿烂。自创办以来,她始终秉承“提升审美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宗旨,倡导“弘扬个性,书写真我”的写作主张,让南中学子不懈地追寻文学的足迹,放飞青春的梦想。

文学社起源于1986年,组织了“小天鹅”文学兴趣小组;1988年11月,成立南苑文学社,《中学生文学》杂志主编赵建功为文学社题写了社名,著名儿童文学家杨臻、《语文报》主编阎银夫等曾亲临作过具体指导,《语文报》、《作文》、《初中生世界》和《读写沙龙通讯》等报刊还曾为南苑文学社推出过7期专版。1994年9月,更名为香山文学社;同时创办社报《映日荷》,至今已办180多期,发表社员习作2000多篇。国内知名学者何永康特为1999年结集出版的社员习作集《桑青柳绿》撰写了精彩的序言。学校文学社因小有名声而被吸收为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集体会员,丁品森、冯春法两位老师亦先后应邀赴北京和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会议。

香山文学社的成立使该校文学社团步入鼎盛时期。香山文学社自创办以来,始终把“提升审美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作为社团的宗旨。每年开展征文竞赛、作文讲座、故事演讲、诗歌朗诵、校外采风、读书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向各类报刊推荐社员作品;参加各级作文大赛屡屡获奖。现已出版《桑青柳绿》、《映日荷红》、《春华秋实》、《寒梅香浓》、《青葱岁月》等五本学生专著。文学社硕果累累,因此被评为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校园文学社团百面旗”、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江苏省诗歌协会、江苏省教育学会 “校园诗歌先进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社“全国校园文学社50佳单位”、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社刊评比一等奖,多次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校刊一、二等奖,市“十佳学生社团”称号。现有30多家媒体介绍了该校的文学和社刊特色。

二、推进特色办学的总体思路与措施

南沙中学坚持特色办学,走出了一条切合学校办学实际、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办学路子,对同类型学校强化特色办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立足区域特点、自身校情,确定项目方向。

为确定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南沙中学对学校地域教育资源的独特性进行了深度挖掘。

首先,南沙地区民风淳朴,民间自古就有文武兼尚的风气。在耕种或读书之余,人们普遍用石锁、石滚、石臼、石担等来增强臂力,锻炼身体,农闲季节还开展体能比赛。解放之后,毛主席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南沙地区人民又一次掀起体育热潮。 “尚武”的民风为学校举重运动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能不能在尚武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某个项目,从娃娃抓起进行重点训练,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曾经从事过举重运动的南沙中学体育教师蒋才元的深深思考。1979年,在蒋才元老师的奔走呼吁下,南沙举重队成立,从而将原先的民间举石担引导到正规的举重运动上来。

其次,南沙中学所居的香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奔流着万里长江的浪涛;耸立着幽静恬美、人文资源丰富的秀媚香山;有吴王夫差、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留下的历史遗迹、掌故风情;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特别是这里还拥有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诞生过蜚声中外的著名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南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对当地的兴教办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校园文学社团——香山文学社便应运而生,并在成长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着眼业务过硬、敬业乐业,培养项目师资。

南沙中学举重队创办之初,经费极其有限,没有训练器械,蒋才元老师用石担、铁棍自制一些简单器械。三十多年来,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该校坚持设置专职教练员,蒋才元、袁伟平、奚立成等几位教练全身心扑在举重队,到各中小学精心挑选举重苗子,与小队员同吃同住,既关心小队员的生活,又辅导小队员的学习,赢得了小队员及家长的信任和爱戴。

在文学社的创立和发展上,南沙中学同样有一支素质较高、甘于奉献的辅导老师队伍。文学社创始人丁品森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十几部。1986年,他组织创建了南沙中学“小天鹅”文学兴趣小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文学新苗成长起来。冯春法老师负责文学社工作后,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促进了文学社的发展和壮大。目前,该校选用2名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语文教师担任文学社主编,负责文学社的日常工作管理,德育主任兼任文学社社长,全力协助文学社各项事务,学校所有语文教师均加盟文学社担任辅导老师。

(三)注重方法得当、规范科学,加强项目管理。

多年来,南沙中学举重队坚持科学选才,通过“一测、二看、三访”做到层层筛选,反复比较,为入选的运动员建立档案,对他们的运动成绩及文化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进行跟踪,全面掌握运动员的发展轨迹和潜力空间。举重训练设有专用的集训、学习、住宿、就餐于一体的场所。教练员组织举重训练每天有计划、训练完成有小结,每月有总结,对运动员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都有及时反思和相应的整改措施。定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实效。该校还要求文化课老师及时给小队员辅导,确保举重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消除小队员及家长担心举重训练延误文化学习的后顾之忧,以此稳定举重队伍。正是规范科学的方法,南中举重队一路风雨也一路收获。

奥运亚军陆浩杰就是举重队里一个杰出的典型。自幼活泼调皮的他出于对举重的好奇,不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反对,在2000年10月进入南沙中学进行举重训练。和专业运动员不同,他除了完成大运动量的训练外,还要进行文化课程的系统学习。每天清晨,他就和其他队员一起早早来到操场进行体能训练。早饭后,别的队员进教室总是姗姗来迟,他却不落后一般的走读生,总是早早的走进教室,进行早读,开始一天的学习。下午第三节课后,班上的同学则在教室里上着文化辅导课或完成着家庭作业,他却马不停蹄地赶到举重房,又开始两个半小时的举重训练。吃过晚饭,又忙于老师布置的文化课作业,哪怕再累,也总是不折不扣完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因为陆浩杰在学习上的辛勤付出,他每次考试总是在班上位居前五名,年级里也是名列前茅,做到了学习和举重两不误。在2001年8月他第一次参加苏州市中小学举重比赛就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二年获得了第一名,以后的比赛中总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他当年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因为不舍得陆浩杰小小年纪就这么吃苦,加上看到他在文化课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潜力,总感到他不走读书这路真是太可惜了,便找来其家长一起,多次劝说他放弃举重,重走“书包翻身”的读书道路。陆浩杰似乎有些动心了,但望着袁教练不舍而忧虑的眼神,想到他两年来如父亲般地关心照顾,想到自己在举重上这么多的付出,想到自己当初为练举重的倔强抗争,便毅然再次选择了举重。2010年他入选江苏省队,同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2012年4月举行的“全国男子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获得冠军,并打破抓举的世界纪录(张家港市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2012年8月获得伦敦奥运会银牌,2015年9月在福州举办的国际举联大奖赛中,获得男子85公斤级冠军,目前正备战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时光悠悠转过淡淡韶华,那悠悠的书香,久久挥之不去,是阅读编织了我最美好的时光。”这段文字摘自南沙中学香山文学社社报《映日荷》中的一篇文章,已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小作者用真挚的情感、隽永的语言,抒写了文学对自己的熏陶和影响。香山文学社正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引领社员亲近文学,走进文学,喜爱文学。每年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会、文学晚会、读书交流会、文学作品朗诵比赛、外出创作采风等活动,充分调动文学社员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社员的写作能力。每位语文教师在学校FTP上建立学生习作专用文件夹,及时收集学生的稿件,负责对本班学生所投稿件的修改和完善。文学社主编在所有稿件中选取优秀文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定期向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习作,以此激发社员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依托内引外联、高标定位,推进项目建设。

南沙中学举重队与国家、省举重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国家队、省队教练以及从该校走出去的知名举重运动员经常来校指导,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训练方法,还提供最新的举重运动信息,有效拓宽了举重队的眼界,提高了举重队的训练水平。该校注重把握机遇,寻求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以及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邀请各级领导来校现场视察,最大程度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2012年5月,投资1800多万元、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可承办省级以上比赛的南沙中学举重综合训练馆竣工投用,为南沙中学进一步发展举重特色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香山文学社加强同知名作家、学者的联系,经常性邀请他们来校对文学社员以及全校师生开展写作指导;积极与各类报刊建立交流平台,请报刊编辑对社刊《映日荷》进行指导;在省级以上媒体推出关于香山文学社的专题报道,不断提升香山文学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突出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营造特色氛围。

以“全员参与、发展个性、提升合力、促进发展”为原则,南沙中学每学年都要组织初一新生参观举重训练房,开展荣誉教育;自编举重操,作为大课间活动项目,让学生人人参与(2011年7月,中央教育一套节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编写《举重》校本教材,作为初二年级的校本课程。弘扬“顽强拼搏、坚韧执着、展示力量、超越自我”的举重精神,以此影响、熏陶、引领全体师生,并逐步升华、积淀为学校文化。

香山文学社发展社员同样面向全体学生,每班少则15人,多则20人,每班有小组长,每位社员定期上交文章,社刊免费分发给全校师生阅读。学校的教学楼和图书馆以“刘氏三兄弟”命名,学校布置了香山文学社办公室和专用文学活动室,活动室内展示了文学社近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名师专家的题词,为全体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学氛围。近几年,该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半农图书馆藏书达7万余册,在教室内外设置了标语、警句、自勉誓词、作品园地等。浓郁的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项目建设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六)重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传承特色文化。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发展与积淀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咬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去探索。这当中,校长治校方略的一贯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虽几易校长,但每一任校长都认定并坚持举重队和文学社两个特色项目,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一贯的倾斜和支持(如多方协调解决举重教练的编制,让教练安心工作;将文学社辅导工作纳入工作量等),最终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项目,并向特色文化建设迈进。

香山文学社,让文学真正成为众多南中学子诗意栖居的家园,心灵放飞的天地;南沙举重队,让“顽强拼搏、坚韧执着、展示力量、超越自我”的举重精神更加走心,成为南中人强大的心灵“磁场”,文武并举的办学特色,伴随着日益丰腴的自豪感,让每一位南沙中学的师生从内心深处发出豪迈的共鸣——做南中人,铸南中魂!

“大江风正暖,扬帆远航时”,在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浪潮里,青春年少、理想飞扬的南沙中学,它的办学特色和创新理念是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它一直秉承着“仁智”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构建具有南中特色的自主性和科学性课程体系,并以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特色发展,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这个时间节点上,美丽南中正筑梦起航,又开始了新的出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海门中学:探索学术性高中发展之路 下一篇:江苏:关于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