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回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但多伦多大学给他的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他在多伦多大学宇航技术研究所(UTIAS)进行了一年的学术交流和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收获。
朱波分别于2004年和2010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随后他与成都邂逅,并与成电结缘,最终心有所属,加盟电子科大航空航天学院。赴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奇妙旅程。
这次旅途可谓一路风景。朱波说,多伦多大学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到新奇而怀念的地方,在这次旅行中,他把自己与世界舞台连接了起来,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巧遇学霸师兄
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是加拿大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主要致力于航空航天工程的学术研究以及部分航天器、卫星及相关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并在亚音速飞行器设计、飞行模拟器、太空机器人、微卫星技术、流体动力学演算及核聚变动力研究等领域拥有良好声誉。
它不仅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微波动力航空器、第一架机动振翅飞行器以及加拿大第一部太空望远镜,在1970年美国的阿波罗13号登月工程中,它还应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请求,在振动波及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提供了一系列专业建议及相关计算,为阿波罗13号机组成员能够成功返回地球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它的盛名广为人知。
朱波对航空航天领域用情很深,对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当然是钦慕已久。幸运的是,多伦多大学宇航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泓涛教授竟然是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朱波高十三届的师兄。当朱波提交申请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刘泓涛师兄的回复,多伦多之行就此敲定。
刘泓涛于1994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机翼除冰技术、多机协同控制、多目标控制、飞控系统实时仿真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在国际重要杂志和国际系列会议上发表论文84篇,承担科研项目18项, 获美国专利1项。
朱波出国那年,刘泓涛恰好评上了多伦多大学的终身制教授(full professor)。而且朱波一进刘泓涛的实验室,就赶上实验室正在研究中的多飞行器姿态同步和编队控制项目,因此他很快就上手帮忙,进入了科研状态。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的研究水平很高,而且有比较好的实验平台,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朱波说。
感受学术氛围
朱波所做的研究与刘泓涛十分契合。与许多国外大学的教授一样,多伦多大学的学术氛围十分宽松自由,刘泓涛教授谦虚和蔼,十分容易相处。他没有给朱波指定研究方向,而是尊重朱波自己的学术兴趣。每当遇到学术问题,两人会深入探讨,毫无保留。
出国之前朱波已经工作了几年,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他出国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十分明确。他能够把这次访学与自己未来的专业研究和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轻松适应了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生活。
宇航技术研究所的教职工(Faculty)人数不多,仅仅有二十位左右,但是研究方向涉及到飞行控制、空气动力学、发动机、飞行器结构、轨道力学等方面,而且严格的师资选拔制度保证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研究偏向实验室研究,十分务实,科研项目多来源于国家基金类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
在朱波的印象中,整个多伦多大学的氛围都给人一种宽松自由、节奏较慢的感觉。在实验室的门口有一个张贴栏,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代表性的学术论文都会张贴在宣传栏里,走过路过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并可以随时探讨指正。
就科研制度而言,多伦多大学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无论是来自加拿大的国家项目,还是来自工业界的横向项目,数量都十分可观。其中,国家项目来源包括加拿大宇航局(CSA)、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及加拿大国防部等。很多老师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团队的许多博士生的奖学金,都有合作的企业做东资助。学校也很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通过实战积累经验,以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朱波经常主动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度,并在聆听导师点评以及接受同行反馈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在访学期间,我感受到了主动学习的好处,朱波谈到,与同课题组的同仁多交流,可以帮助自己开拓思路,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交流也可以建立更多的珍贵友谊。
关注人才培养
与国内的青椒问题不同,多伦多大学的助理教授大多以科研为重,因为从助理教授到终身副教授的晋升难度很大。反而是很多大牌的终身教授,由于没有争取终身教职和晋升教授的压力,会更加心无旁骛地给学生上课。
以刘泓涛教授为例,他每学期给不同年级讲授大约三门课程,教学任务比较重。他本人对教学也十分重视。每学期开学,他都会提前布置课程作业,在网站上公开相关参考书目或学术资料线索,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学时间。由于作业的难度一般很大,特别是作业的探索性较强,学生一般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份完满的课程作业。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的师生比比高,导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培养。在这种言传身教的培养方式下,导师做事的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加上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为国外的学生成长提供了能够专注于研究的良好环境。
加拿大的大学教育十分注重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兴趣。这一点除了体现在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方面,也体现在选课体系方面的制度性安排,以及鼓励学生跨校甚至出国交流等方面。本科期间,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跨专业选课,甚至可以在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转校学习。例如,如果一位在多伦多大学学习数学的学生突然想去滑铁卢大学学习计算机,或想到麦吉尔大学学习医学,他根本不用再重新经历一次高考。
在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面,朱波深刻体会到了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对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学术视野、学术品味的重视和培养。这些都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学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波说,学术志趣是一种内生的动力,是一种对创造新知识的原生渴望。多伦多大学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的显眼位置,重点介绍本校知名学者和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工业贡献,对他触动很大;另外,研究生们兴趣驱动的学习模式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主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的研究勇气,也让他深表赞赏。
发现广阔世界
出国可以收获什么?朱波借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说道:如果你一直在洞穴之中,你所认为的世界就是仅仅是你自己的影子,但当你走出洞穴,你的视野将一下子打开,发现一个广阔的新世界。
以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为例,它的主要国际合作机构包括欧空局(ES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Institute)等离子研究所及英国原子能监管局等,合作范围十分广泛,合作对象十分高大上。这就意味着,身处研究院的学者或学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界的研究,取人之长,超越自己。
朱波并不认同出国访学即是庸俗镀金的说法。他认为,现在国内高校里研究生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正是适应了学术国际化、交叉融合的大趋势。只有海纳百川、互通有无,开阔视野、提升思维,才不会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同时,国外知名大学严格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淘汰机制,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果研究生留学抱着纯粹镀金的想法,试图蒙混过关以获得洋学位,那就太心存侥幸了,这样既不能实质性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也无法保证洋学位真正的竞争力和含金量。
当然,出国进修对每个人的提升程度也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的人会在访学过程中搜集很多前沿的学术资料,有的人则会拓展广泛的学术联系,也有的人会抓住机会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无论如何,都要抱着明确的目标并付出努力,方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取得不少的收获。
我要送给即将参加短期访学的同学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朱波说,出国能够使自己在专业研究领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并更有机会获得国外的优质学术资源。如果你有机会出国学习,一定要大胆地联系本领域最顶尖的实验室或大学去做学习或工作。凡事预则立,只要你准备充分,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记商学院青志协阿萨... 下一篇:华中农业大学举办职业女性服饰艺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