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城镇化率从2009年到2014年增长了21.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率依然维持在61.58%的高位水平”;“什么是未来农村教育适合走的路”……在12月19日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十三五”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战略会,以及今天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上,一场关于过去5年农村教育发展和未来农村教育向何处去的讨论,聚焦着农村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由于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义务教育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51.04%快速攀升到2014年的72.55%,增长21.5个百分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5年来乡村学生外流人数巨大,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持续减少,城镇化率不断攀升。
“传统的‘村村办小学,镇镇办初中’的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已呈现出未来农村教育的基本样貌,即乡村小班小校和城镇大班大校并存的基本格局,同时寄宿制学校也在不断增加。”在发布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表示,这种“乡弱城挤”的局面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存在。
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小学教学点增加16484个,乡村小学减少10.54万所,乡村初中减少1.26万所,而镇区小学和初中分别增加16750所和4720所,城区小学和初中分别增加9897所和4140所。
“教学点的增加,一是近年来农村在恢复教学点,二是小学校变成了教学点。”邬志辉说。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乡村小学在校生减少了2605.68万人,而镇区和城区分别增加820.8万人和1164.48万人;乡村和镇区初中在校生分别减少1190.2万人和275.4万人,城区增加409.26万人。在此情况下,2014年小学城镇化率达到67.73%,初中城镇化率达到82.93%,分别比2009年提升了23.88和18.56个百分点。
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提醒,因为城镇化率上升导致“超级大班额”现象出现,如驻马店上蔡县某初中平均班额120人,最大班额达160人,河南邓州市一所重点小学平均班额达133人。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样化发展道路。”报告为“十三五”时期的农村教育发展给出建议。杨东平认为,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要面对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化需求,平原地区、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在撤并学校上要因地制宜。
“多科教学、小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将成为乡村学校的教育常态。如何让乡村教师胜任多学科教学与复式教学,深入挖掘小班教学的潜在优势,成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邬志辉说。
根据报告,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率不断增加,由2009年的30.95%增长到2014年的38.42%,但留守率依然维持在61.58%的高位水平。2014年,初中生留守率和小学生留守率分别为66.26%和59.60%。
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中有46.91%为父亲外出打工,43.36%为双亲外出打工,9.73%为母亲外出打工;33.53%的留守儿童为隔代监护,22.62%是兄弟姐妹同住,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000多万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是需要政府、学校,还是需要妈妈?母亲外出的孩子,在身体、学业、心理上的各项指标都显著落后,目前发生的留守儿童事件,与母亲的监护责任不到位密切相关。”邬志辉说。
根据报告,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由2009年的2.30亿人攀升至2014年的2.74亿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率也不断增加,由2009年的30.95%增长到2014年的38.42%。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政策力度,由‘两为主’扩大到‘两纳入’,各级政府不断扩大公办学校入读比例,积极购买民办学位。”报告课题组的调查显示,2014年有73.8%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有17.5%在民办学校就读,8.7%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我们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5年以上占比达37.45%,10年以上占15.41%,15年以上占4.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表示,目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稳定居住、就业成为趋势,且呈现明显的流动家庭化特征。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预测,流动人口在未来仍将继续增长。”段成荣提出,要把流动人口长期存在、持续增长作为解决流动人口相关问题包括教育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大城市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据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综合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在全国27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形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过半学生四六级考试是为增加就业筹码 下一篇:合肥:2018年起各高中实行走班教学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