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一带一路”留学,约起

“一带一路”留学,约起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11

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贯穿亚、欧、非大陆,与之相随的是巨大的国际性人才需要,为此,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颇具前瞻眼光和战略意义。

编者

预期: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留学迎来利好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地区,从太平洋经印度洋一直延伸到波斯湾、地中海地区,故而需要大量既掌握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专业知识技能,又熟悉沿线国家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具有在沿线国家留学经验的国际学生将成为核心稀缺人才,并将刺激中国留学生重点向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西班牙等沿线教育发达国家分散。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非英语国家已经开始行动,采取学费减免、奖学金、学分认证、英文授课以及实习就业机会等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其中,德国最为典型,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16个联邦州全面取消收取学费,仅萨克森州收取每学期不超过500欧元的学费。这些举措对国内工薪阶层家庭而言堪称重大利好消息。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相比美国、英国等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费用普遍相对较低,比如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留学生一年的全部费用(生活费和学费)大约需要5万至10万元人民币。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属于小语种国家,留学投入产出回报率较为可观,毕业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岗位。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学生将进一步从英语国家分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受到国内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机遇:留学生亦能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由于沿线国家历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各异、政治体制多样、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如对沿线国家文化、政治和宗教问题研究不足,少数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意图不理解、曲解甚至敌意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教育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人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了解和理解。

留学生作为先锋队,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可以从多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贯彻实施。留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各项互联互通体系建设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精、学有所用。具体而言,人文社科专业的留学生可以给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情况等,避免政策决策和投资误区,减少和防范风险;语言翻译专业的留学生则可以直接为各个相关部门提供翻译服务,解决语言不通的障碍;国际法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可以针对我国进入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设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对应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避免因为法律问题产生纠纷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理工学科尤其是能源、石油、交通、建筑、材料等专业,更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把个人专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有机结合。

同时,留学生能够为深化中外合作牵线搭桥。例如,将国外先进的东西引入国内的同时,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介绍给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实现民心相通。而且,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留学生可以发挥自身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致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智库,利用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开展专题研究,向国内有关部门提供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担负中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桥梁等方面,留学生能够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降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等。这种参与,让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涯更具价值,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大有裨益。

挑战:积极适应和融入留学环境和文化

当然,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的巨大文化差异,势必给中国学生适应留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目标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此,出国前,中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留学过程中,中国学生遇到文化价值观矛盾甚至冲突时,要坚持求同存异,用开放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去面对可能遇到的文化冲击现象,包括信息不对称,缺乏了解所导致的误解、偏见和歧视等,不进行没必要的正面争执和纠缠。同时,中国学生应该增强文化交际和沟通以及理性判断能力,不把负面情绪符号化和模式化,遇到问题多从自身交际能力和方式上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将责任和过失推到对方身上。最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应尽快组建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网络,慎重、广泛而有选择地结交朋友,不能局限于中国同胞,处理好朋友圈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来源组成。

从留学生家庭层面看,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出国学习深造的前期适应准备工作,广泛收集和了解留学目的地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人际交往、社交礼仪、校园文化、学校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特点、当地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等,针对孩子自身心理和性格及年龄结构、就读专业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特点,做好可能发生的文化适应和心理调适方面的积极应对。其次,家长要借助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积极学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孩子的心理支撑后盾。当孩子在异国他乡遇到文化冲击和文化不适应状况时,借助网络视频、电话、邮件、博客和网络聊天工具,耐心倾听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境况,积极引导孩子主动走出个人的狭隘空间。

使命:以人文交流为媒介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有近百个,其中已经有65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大都属于非通用型小语种,而这也是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值得关注的方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只有长期在国外留学、工作,才能真正掌握所在地的社情民意。为此,准备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意涵,充分利用语言、专业和跨文化交流优势,增强对沿线国家社会、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主动认识,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和深化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担当人文交流的平台和使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政治和社会转型等动荡因素。当前国内缺乏对沿线国家社会、文化传统和习俗的深入研究,故而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国家民众价值观体系和文化心理动态,并将导致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日趋棘手的软约束和软遏制,使一带一路建设承担巨大的安全成本。因此,从国家角度看,亟需进一步加强包括对于留学生在内的跨文化交流指导服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跨文化传播体系。

展望:务实合作新阶段呼唤加快走出去

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的背景下,向沿线国家派遣留学生与访问学者极为必要。同时,迫切要求国内教育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实施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境外职业教育,支撑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通过一带一路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语言文化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留学生互换项目等,引导和鼓励国内学生进入沿线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开展教育科技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培养人才,引进合作项目,重点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开发合作以及高新科技和产业研发。

同时,国家须注重对派出的留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鼓励选择学习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外交等专业,既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承载国家使命的未来领袖人才,也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且,应该立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委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所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鼓励当地高校瞄准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等。(作者张雷生,单位: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链接

近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带一路与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建设中,通字很重要,即民心相通,心灵相通。如果说心灵相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问题,它的核心就是语言。语为心生,语言是了解其他国家的工具,是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应该是先行者,同时语言一定要超越自己的学科,超越自己的圈子,上升到战略层面。

江波(同济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的倡导,不仅是对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开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对新一轮教育对外开放的指导和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从事教育改革开放工作的领导者、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一带一路的内涵。

朱建民(北京三十五中校长):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本土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本土化的趋势与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只能是挑战。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要承担责任和使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推广汉语 如何抓住“黄金时代” 下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