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痛与美——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

痛与美——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08

消逝的不仅仅是园林,毁灭的也不仅仅是器物,就像雨果所言语的,那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果,那是一个民族的辉煌,那是一个民族对美与艺术的理解。对于受害者是一种刻苦铭心的痛,对于入侵者是一种对待美的丑陋与疯狂。美好的消逝与民族的痛就此烙入历史。

对待人性我一向是相信有善恶两面的,彼此对立又彼此联系,但我们还是从这次历史的灾难中看到了恶的破坏与毁灭的力量,如此深层次的美尚不能融化和温暖战争中人的所有阴暗,不能中和人们疯狂下的物欲与兽性,如此直白地也如此无力地展现,似乎只流下了无法愈合的痛与粉碎了的美隔着空间与时间的长河遥相呼应着,尽可能地对比,去形成反差方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动与欣赏、想象。如此悲哀,也如此讽刺。

不过稍微冷静下来理性地去看,痛与美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仿佛是天性使然,让它们彼此相生相伴。我们总能在精致与美好的事物面前不自觉地怀着一种小心翼翼与呵护的心态,似乎美天生就是带着脆弱。我们会怀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那份淡淡的感伤去感受那朵朵落花上的美好与春天独有的凄美;我们仍然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中那短暂的而又脆弱的瑰丽般的落日风光。似乎是必须坦然面对这一事实,就像徐刚的《红杜鹃》中的诗句美,从来都面临着灾难,美的脆弱给我们的痛,本身也是一种美的隐性特性。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美给予我们的痛,即使是废墟的残岩破壁或是陈旧的纸张书画,也要以静心的态度去体会艺术的美好,去感受民族瑰宝的魅力与伟大,让我们对美有更积极的态度。勿忘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曾几何时也有着灿烂的光辉,从而更加的珍惜和重视,这才是我们对于圆明园的悲剧,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时代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解。

然而真实的是,现实的骨感让人生畏。人们对于美好的理解更为模糊,甚至毫无概念。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红灯酒绿下的堕落与空虚不知何去何从。时代中的改变却一直将过去遗弃每年那些遗迹、遗址,那些无论是默默无名还是已是世界遗产但都贮藏着着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历史沉淀,都因各式各样的原由而消散于时空,无法瞻仰和感受,但以被麻木充斥的人们已经毫无痛"感。我不知道相对于破坏,战争与畸形的发展那个更残酷一些。

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在拉萨的小寺庙中是否还会轻抚那些禅性的壁画而心生敬畏?不知道是否还能再瞻仰莫高窟中的巧夺天工时怀着感叹的心?不知道是否还能在恢宏的故宫中的那些奇珍异宝前流连忘返?更希望于人们能在记住痛的同时还能忆起美,让更多曾经的痛唤醒美的新生,让传承有延续,让民族有灵性。何妨多一些感伤与沉痛,再次地去感受那历史中的带有耻辱和震撼的烙印之后那曾经点点滴滴的灿烂与光明。

痛与美——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1

痛与美——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大气科学学院第二届心理知识竞赛成功举行 下一篇:邓超西大行:一场与快乐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