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关“留学与海归”人才研究的蓝皮书《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日前在京发布。就此,本报独家专访该书的主编——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留学与海归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日趋重要的现象。我认为,21世纪的留学潮体现了很多新趋势。”王辉耀告诉记者。
专业:选择日趋多元化
2005年,长期研究海归回国创业的王辉耀曾对国内300名海归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调查分析。“尽管他们都在经济领域中自行创业,或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但46%的海归在海外学习的专业为理工专业,27%的海归留学专业为经济或工商管理,12%的海归留学专业为法律或其他人文专业。”王辉耀介绍说,“当然,这些人主要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的,可以看得出,理工科专业在当时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 时隔两年,王辉耀联合欧美同学会商会、《神州学人》开展随机调查。由于大部分参加调查的出国留学人员都是2000年以后出国的,所以这次调查的结果就发现出国留学人员的专业选择已经发生了变化。
王辉耀认为:“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会选择实用类的学科,如经济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几乎占到一半以上,人文社会学科和法律专业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就业:从“三师”走向“三家”
王辉耀在调查中发现:“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日益国际化,新出去的留学生能迅速融入海外,从事职业又有从‘三师’(工程师、医师、会计师)向‘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归国留学人员的就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回国的留学人员,特别是公费留学生,大部分都集中在政府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就业。”王辉耀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海归人才主要活跃在新经济、高科技和第三产业领域。”
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王辉耀进行了一项名为“海归目前从事何种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海归在跨国公司和三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7%,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的有17%,自己创业的接近11%,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有16%左右。而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不到10%,在政府部门的仅有3.4%。
回国:“海鸥”开始涌现
随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形式日益灵活多变,“海鸥”一词应运而生,“‘海鸥’主要是指跨越大洋两边跑的留学人员。”王辉耀预计,未来10年,两地跑的‘海鸥’的数量还会有明显增加。”
王辉耀认为,“‘人才环流’的群体在21世纪日渐壮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批留学生在海外已经成家立业,不便彻底回来;一些回来的海归则从事出口行业或跨国贸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