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时⑧
南京农大对接农业产业,精耕涉农创新创业教育“试验田”——
这里走出一批“农”字号创业者
毕业仅一年,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郭碧玉就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的经济薄弱村建起了第一个农民养鸡合作社,还动员了村里的30个贫困户入股。如今,3年不到的时间,合作社养鸡规模就突破10万只,产值突破120多万元,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鸡司令”。
像郭碧玉一样,一批涉农创业者近年不断从南京农大走出,主动对接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掀起了将课内外收获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带给农民的创业热潮。谈及动因,毕业生们将其归结于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不懈探索。
在南京农大校长周光宏看来,农业高校的创业教育应首先基于缓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需要,探索如何有效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形成创业实践教学的特色。
差异化培养让学生勇做“弄潮儿”
“给宠物看病也涉及到预约挂号接诊、写病历、开处方这一系列流程,我们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为宠物医院定制了系列软件,搭建起宠物诊疗服务的互联网和数据运用平台。”说起创业初衷,学校动物医学院2010届毕业生费翔表示,自己的创业自信来源于在校时期参加的“虚拟班级”。
在南京农大,美国宠物食品协会、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全球领先机构定期设立“虚拟班级”,通过远程教学,与学生们分享小动物临床病例库。
“对于农业高校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职能是面向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务处处长王恬说,从2010年开始,学校就设计了多元课程体系,探索以“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不同标准的差异化分类培养方案。
2014年,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8个专业分别入围“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专业。“作为农业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虚拟班级’是此类改革的尝试,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案例资源。”王恬表示。
校内协同促涉农创业落地“生根”
在江苏海安县曲塘镇的高产水稻田边,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低空几十米的高度沿稻田来回巡航拍照。“这样不仅准确度比肉眼估算要高得多,而且还能判断肥水病害情况,可以为来年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学校工学院无人机创业团队队长邓海啸说。
从刚入校时热衷于玩航模、参加各种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到成立自己的公司,设计无人机在市场“接单”,再到如今将无人机用在稻田监测上。邓海啸认为这些进展均离不开学校在技术培训、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从今年开始,学校将以特色涉农创业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建立起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研究生院、科研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南京农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学校党委副书记盛邦跃说,学校科研院每年遴选出50个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科技转化项目,并拿出60万元的创业经费,以涉农科技类转化项目为重点,与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一起,共同培育优质大学生创业团队。
研究生工作站成创新专利“孵化园”
王储去年刚从南京农大园艺学院毕业,是一位茶学专业硕士。他依托学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不仅注册了公司,如今还建起了江苏现代家庭园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面向市场提供包括茶艺、家庭园艺和插花在内的培训服务。
作为江苏省首家开设茶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学校汇聚了优质的师资和学科资源,对产业需求研判敏锐。王储的导师是学校园艺学院院长陈发棣,也是业内有名的“产业教授”,他的“菊花全产业链的开发”课题组目前在南京江宁湖熟街道建有全球最丰富的菊花种质资源基地。
近年来,学校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视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来,共挂牌建立了101个省级和40个校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开展科研实训的研究生超过800人。“农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提供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教育资源,更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学校党委书记左惟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