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津工业大学的校领导收到一所985高校5位教授联名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对该校一名学生抛来橄榄枝,因为该学生在一次竞赛中的作品让5位教授认为他具有科研的潜质。这几年,在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中,该校学生特别受重点高校的欢迎,以至于本校的教授开始担心好苗子被抢走了。那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和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品质呢?
行业产业也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说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般人们容易想到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尤其是回应近几年社会有关“钱学森之问”的强烈呼声,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尝试。“基础学科需要拔尖创新人才,行业产业也需要技术领军人物,也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宏伟说,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尝试从学校最具优势的“拳头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做起。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纺织出口总额达到2541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四成左右。但是我国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要从纺织加工大国走向知识产权大国、品牌大国、纺织技术大国,根本在于一支具备多学科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行业产业攻坚克难的技术领军人物。
这也正是学校开办“纺织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初衷所在。该班从2011年开始招生,单独开班,入校后择优选拔,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 30人。实验班以现代纺织工程、非织造、染整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纺织、非织、染整及其交叉学科科研能力,能够适应行业科技创新需要、跻身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一流科技创新队伍的拔尖人才。
不仅是在纺织领域,学校还在材料学院开设了实验班。学校为实验班配备了一支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队伍,采取“本科生导师制”,突出个性培养和柔性管理理念,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年级、跨专业选课,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
张国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的学生。他从暑假起就跟着本科导师谢勤兴做有关磷酸铁锂电池的课题。相对于非创新班的同年级同学,“我们的课程要更深一些,双语教学,PPT展示时都必须全英文,每个学期还有专门的创新实践时间,我课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科研上了。”虽然年龄不过20岁出头,但张国庆的科研经历已经很丰富了。在手头做的这个项目之前,他还做过有关静电纺丝的科研项目,虽然最后归于失败,但是在这个小伙子看来,分析失败的原因对于自己的成长同样重要。
除了这种单独编班的实验班,学校还为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摸准行业产业的“胃口”培养人才。学校针对精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实施了“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针对国家法制建设对具有国际眼光、深厚学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人才需求情况,实施了“卓越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产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经济类人才需求的情况,实施了“优秀经济类人才培养计划”等六大计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