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中考 > 孩子们能从“恨化学”中学到什么

孩子们能从“恨化学”中学到什么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1-24

近日,某化妆品品牌因为一段15秒的广告惹上了麻烦。这段广告不断地重复着“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广告本意或许是想强调自家品牌的天然属性,但7月在地方卫视播出后就一直风波不断。近日,央视8套也开始播这则广告,这引起了《结构化学基础》的作者、北大教授周公度的注意,甚至有消息说周公度要递交声明状告央视8套。

此前,这则广告已引发争议,质疑者认为,化妆品中不可能没有化学成分,这则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但是,这则广告不受争议影响,继续播出,以至于再次引发争议。化妆品是否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化学成分添加,这需要科学的论证,但一则广告反复提到恨一门学科,确实会对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产生负面作用,也不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或许广告想宣传产品的纯天然理念,但这不能用“恨化学”来体现,这不是科学的表达,而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或许,从传播角度看,这会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效果”,然而,广告不只具有商业影响,也有很强的社会影响,甚至可以说,也是对青少年学生在进行社会教育。正是由于广告的巨大影响,我国《广告法》对广告制作与发布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发布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

也有人可能认为,这是把一则广告的影响夸大了。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有表达的自由,对一门学科有人爱,自然就会有人恨,难道广告说恨化学,就会让孩子真的恨化学,不愿意学化学?如果是这样,那也是现实中的化学教育出了问题,不能把责任推给广告。

其实这是两回事。从现实来说,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因应试导向,让不少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但解决这一问题,不是靠宣泄情绪就能解决。对于学校教育,我们要改革评价体系与教学方法,让科学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社会教育,也要形成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崇尚自然、不要使用过多的化学产品的理念是正确的,然而,由此反对化学,却不是科学与理性的。广告的传播影响力,很可能会让一些本就畏惧化学、不喜欢化学的学生,找到了不学习的借口和理由。

调查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近年来不断提高,但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公共媒体是重要途径。

对此,有舆论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广告内容审查,而在笔者看来,主要还得严格执行《广告法》,对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制作与发布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广告发布平台,也要有自我审查机制,要用法律底线、科学底线和教育底线来为广告内容把关,有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责任意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2016年中考体育新增足排球项目 三... 下一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让贫困地区儿童奔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