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1-24

编者按:2015年11月23日,为期一周的以“主题引领,学科穿越”为活动主题的北京市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系列研讨会(五)——暨遨游计划项目主题课程展示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北校区圆满闭幕。中国教育在线应邀参加了主题课程成果展示日的报道。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老师一起感受到了翠微小学的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同时感受到了这帮阳光少年对生活的热爱,更加感受到了他们通过项目学习得到的那份成长的快乐。与会的老师无不感慨,“翠微小学全新的课程与全新的学习方式真正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据悉,本次活动内容是围绕“桥”主题开展的跨学科综合实践,为期一周时间。来自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发展中心、海淀区教委和海淀区教科所的领导参加本次活动,并对翠微小学围绕“桥”主题开展的跨学科综合实践给予了肯定。

发现桥:直观感性认识 开启研究之路

在时空的流转中,岁月的风尘沐浴了源远流长的桥的历史。小桥流水的雅致、虹桥飞渡的空灵、钢桥斜拉的气势,孕育古往今来桥的文化,也架起了桥与科学技术、桥与认为历史、桥与艺术审美的关系。

什么是桥?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其功能即跨越障碍物。这是对桥的基本定义,是狭义的桥,也是显性的定义。但众所周知,桥还具有沟通、嫁接、联系等更为深远、更具内涵的意义,这是广义上的桥,也是桥的隐性定义。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些隐形定义,最终落实到对桥的广义定义上,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更需要一定的过程。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1

翠微小学的学生用舞台剧演绎断桥的故事

无论什么人,在认识事物认识问题上都是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从显性到隐性的过程。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是这样。因此,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对事物的欲望。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了他们对问题的探究之路。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11月16日上午,翠微小学首先通过让学生们观看“桥的史话”感受古往今来桥的历史变迁,桥的文化与发展,展望桥的未来,激发探究桥的兴趣;在“桥与文化”课程中通过文字溯源、古典诗词、现代诗文让学生们感受桥的形象,理解桥的意境,在观察、想象中学会表达;更是借助“北京的桥”,让学生们走进有声有色的“桥”,感受桥的多姿多彩,提升其审美情趣。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2

翠微小学的学生用巧手描绘桥的多姿多彩

感性的认识只是第一步,如若想真正开启研究之路还需要对所感所知进行回顾与梳理。为此,11月16日下午翠微小学组织各学科老师帮助学生们对当天的所知所感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回顾。从学习内容到方法引领,建构了学生们认知的思维导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破了学科界限,提出了自己关注的问题,并在不断的修正中找到了 “真问题”,正式开启了他们亲身实践的研究之路。

研究桥:从感性到理性 多元汇合融通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系统、完整、深入地认识桥,理解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走上研究之路。翠微小学的同学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分班级分别进行了“桥与文化、桥与科技、桥与艺术”三个版块的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着孩子们对“桥”的不同理解。

其中,桥与文化版块,学生们感受着桥与文学的渊源之美。孩子们通过编写课本剧,诗词诵读和桥的文字探究等形式表达桥与人的情感,感受文化的深邃之美。为了了解有关“桥”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孩子们或翻阅书籍,或网上检索,或向家长咨询主动查找资料。可以看到,这种多元的学习模式正在打开教室的围墙,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学会了主动学习的同时,更是让孩子们走近经典,挖掘古典诗词中桥之内涵。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3

翠微小学的学生认真地为自己和别人进行评分

和桥与文化版块不同的是,桥与科技版块则更多体现了理性之美。看着眼前一座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桥”,谁又能想到它们都是出自孩子们之手?但正是通过孩子们反复计算、设计、实验、辩论、完善,一座座“桥”才得以诞生。也许这些精心设计的“桥”还略显稚嫩但都包含着孩子们认真的思考和详实的论证。当然,在设计、制作这些“桥”的过程中,除了老师,很多家长也都参与了其中,与学生一道融为学习共同体。用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的话讲,“以往有些家长,尤其是男性家长疏于对孩子在校学习、活动的关注。但设计制作“桥”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需要动手,因此这就充分调动了这些男性家长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家校建设、家校互动。”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4

翠微小学师生共建心中理想之桥

而桥与艺术版块,则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桥的音乐之美、线条之美和色彩之美。他们自谱桥之歌。从卢沟桥的历史,感受历尽沧桑的桥,告诉大家“勿忘国耻”,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他们自演桥之韵。或梦幻,或柔美,或浪漫,或庄严,或激情,通过演奏不同的器乐曲,体现不同的“桥”;他们自编桥之舞。男同学用独舞表现桥之坚,女同学用合舞表现桥之柔;他们自绘桥之画。他们或用剪纸,或用纸雕,或用国画,或用面塑,用形态各异的画面展现心中桥的美。

展现桥:汇聚多彩之桥 展现研究历程

学习与研究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成果却很丰硕。11月23日,翠微小学北校区的体育馆内热闹非凡,精彩不断,孩子们纷纷向各位与会老师、嘉宾及领导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桥与文化版块的“桥之问”、“桥之诗”、“桥之文”、“桥之剧”在展示孩子们一周自主探究,分工合作收获的同时,也再现了学生们一周中走近桥,认识桥,探索桥,表现桥的历程;桥与艺术版块则通过“桥之曲”、“桥之韵”、“桥之舞”、“桥之画”四个部分展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从孩子们认真、投入地表演以及富有创意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为其倾注了多少智慧与汗水。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5

认真聆听台上汇报的翠微小学学生

“来一场桥的承重比赛。”这才是对桥与科技版块参与同学研究成果的最好检验。瞬间,体育馆内沸腾了,孩子们、老师们纷纷上手,按照要求将一包包沉重的书本压在自己的作品上接受评委检验。虽然这些“桥”没有钢筋铁骨,但也岿然不动。最终,一座经受了12包书本重量共计144斤的“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看到自己的成果不负众望,孩子们笑了,家长们笑了,老师们笑了。从他们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获胜的幸福,更看到了他们学有所成的自豪。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6

在桥梁承重比赛中获胜的三位同学

据统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研究,孩子们共完成现代诗文25篇,10幅诗配画,改编诗2篇,创编情景剧1幕,自编歌曲1首,自谱器乐曲1首,自创舞蹈2个,各种画作10幅,创建实体桥10座。

结语:以桥为媒融合学科 以桥为始遨游未来

2013年,翠微小学发起并承办了第二届小学课改联盟国际会议,开展以“桥”为载体的“全球教育共同体”的项目学习。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探索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建构知识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模式。2014年,翠微小学建立了以“师生—家长—社会关联方”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以“人人都是建桥人”为活动主题,从发现桥、拥有桥、完善桥和创建桥等四个阶段,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展开学习。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7

翠微小学校长许培军分享课改办学经验

如今,桥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实体目标,已成为了翠微小学孩子们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它以全方位、立体、交叉而且自主的学习方式代替了以往分学科学习的模式。孩子们也正用彩笔绘画桥,用相机拍摄桥,用文字记录桥,用诗句赞美桥,用数据计算、设计桥,用不同材料制作桥,用视频短片,编写歌曲等各种方式表现多姿多彩的桥。无论是充满奇思妙想的画作,还是取景巧妙的照片,或是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讲,孩子们都在以独特的视角与感悟展示着他们对“桥”的理解,对“桥”的思考,对“桥”的热爱。在孩子们心中,这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实体桥因为承载了自己的研究与汗水、赞美与记录、梦想与幸福已不再是一个空间存在的物体,已成为了他们自己心中的“康桥”!

主题引领学科穿越 翠微小学项目主题展示在京举行8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对翠微小学课程展示进行点评

当下,我们相信翠微小学正以桥为媒,贯通融合各学科,为孩子们铺就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未来,我们更相信翠微小学将以桥为始,为孩子们铺就更多适合孩子发展且可遨游未来的桥。正如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再华丽的教学楼,教育也是空洞的、苍白的;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哪怕是简陋的校园,一砖一瓦也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创业浪潮 下一篇:2015年10月山东自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