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有名”校长,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和高标要求的教育界“领头羊”。但是,名校长不能仅凭某某“工程”培养出来,而需要一批有志者砥砺前行。
近年来,为了适应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各地都在努力提升教育品质。因此,培养名师、名校长、建设名校的“三名工程”在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
靠“工程”就可以培养出教育家?
名校长是教育界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或是因治校有方而闻名遐迩,或是以办学严谨而享誉坊间,或是因爱生如子而得到拥戴,或是以学术卓著而受人景仰。
然而,他们面前还有需要攀登的一座峰——被称为“教育家”的那座巅峰。迄今为止,我们只听过中国古代至圣先贤的智者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被称为教育家,或者是开馆授徒、著书立说的韩愈、程颐、朱熹等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家,再或者是近现代学贯中西、融古汇今的严复、蔡元培、陶行知等被称为教育家,但却很少听到当代教育家的名号。在新中国培养的满天繁星式的人才系列中,能被称为“教育家”者寥若晨星。
于是,人们期望通过工程式的培养促进教育家的成长:东起山东的“齐鲁教育家”,西至湘鄂的“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南有广东的“岭南教育家”,北生吉林的“杰出校长”。各地的名校长培养项目虽叫法不同,但都在为教育家型名校长的成长“修桥铺路”。在各地,选拔进入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名师、名校长,基本上都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都是当地教育界的精英。若将这些优秀人选放入熔炉冶炼锻打,虽不能保证一步到位成为教育家,但应该在办学理念和治校能力诸方面更靠近教育家的本质和内涵。显然,蔡元培、陶行知、竺可桢等教育家型的校长都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
当然,培养结果要因人而定,不能企盼把每个培养的名校长都当作教育家型校长。毕竟,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不同,修行成果也高低不等。经过培养的名校长一般在办学治校过程中都有型有范,他们都踏着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更加靠近教育家这个大目标。“教育家型”,要理解为在形神方面接近了教育家,但不等于已经是教育家。
教育家型名校长什么样?
名师可以成为教育家,名校长是否可以成为教育家型的人物呢?在这里,我们首先必须确立名校长的引领带头作用:先行者,起榜样和引领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发自内心追求的表现,而不是外在符号象征强加的结果。为此,必须厘清一些概念的边界,才能让校长本人和社会各界对“名校长”都有正确的定位和期待。
第一,名校不一定产生名校长。“名校”可以是历史范畴,也可以是现实范畴;可以是集合性概念,也可以是个体性概念。而“名校长”肯定是个体性的概念或范畴。名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形成是长期努力、集体贡献的结果,而名校长的出现却是阶段性、个别性突出表现的结果。不应该把“名校”的校长自动等同于“名校长”,也不应该把“名校长”所在学校直接等同为“名校”。现实中确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校长一经调入当地名校,便陡然成为“名校长”,而有些“名校”的校长一旦退休就终止职业生涯。
第二,“名校长”不应仅仅被理解为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校长。“名校长”的称呼可以有坊间的版本,也应该有学界的表述;可以有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含义,也应该有教育界严谨规范的阐释。我们认为,“名校长”是指那些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的道德修养、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诸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形成较成熟的教育思想,从而成为教育界和社会上公认的具有较强办学治校能力的校长。名校长的站位和标准都很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名”。
第三,“名校长”不仅仅是办学实践方面富有成就的校长。毫无疑问,人们观察和评价名校长,更多是立足于实践层面,更多地从学校发展的空间状况和校长办学治校的水平上面去考量。然而如果仅仅如此,我们可能会陷入“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困惑之中,而且在众多办学都有特色、都有创新、都有发展的校长中,谁是真正的“名校长”的问题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以,完整意义上考量“名校长”的视角,就应该包括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应该并驾齐驱,他们的办学作为与办学影响应该有血有肉——充满感性的温暖和理性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给社会树立昂扬而立体的名校长形象。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教育家呢?曾有人提出三条标准:热爱教育,懂得教育,终身从事教育。其中,热爱教育、终身从教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懂得教育者甚少。那教育家型名校长什么样?我们认为,这些名校长首先应该要有教育兴邦、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应该志存高远、敢为人先,他们自身必须做到立志有为,立德修行,立功存范,立论树典。
如何具备名校长的特质?
大家风范、大师品性、大爱精神,是教育家型校长身上必须具备的三种特质,这是名校长区别于仅仅作为管理者的普通校长的重要标志。这些特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走捷径获得,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与修炼才能形成。
如何具备这些特质?下列三个方面应该是通识:
做善思考、敢担当、有情怀的名校长。以读书治学、理论探索为引领,针对学校课程改革、名校特色形成、校园文化品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进行深层次剖析,增强办学治校的理性;对学校领导力有充分的认识,对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新担当,从而具备鲜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非凡的决策力和强大的学习力、高超的领导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追求卓越的创新力;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反思,向中外教育家学习,化解办学过程的各种偏见和迷误,不断反省,逐步形成高尚做人、高明办学的教育家情怀。
培养中关注有视野、有胸襟、有气度的名校长。校长的视野决定学校的发展高度,可以通过理论探索、实践考察和同行交流,了解国际前沿教育观点,提升名校长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关注未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要求名校长通过读书、反思、践行等行为来进一步开阔胸襟视野,回归教育本真,促其办学思路更加宽广、办学措施更加灵活;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校长的气度体现在办学思想、职业操守、智慧修养、人格魅力等许多方面,但更多体现在其办学治校时凝心聚力、众望所归的魅力上,但有些校长存在着重管理、轻引领,重硬件、轻内涵,重制度、轻文化的倾向,应当启发他们修身正心,形成理性办学、感性育人、知性形象、智性领导的胸襟气度,真正做到向教育家看齐,涵养教育家型校长的底蕴。
看重有梦想、敢先行、立典范的名校长。名校长的站位和标准都很高,他们不仅仅是办学有成就的校长,还应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教育追求、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办学风格。因此,应鼓励名校长怀揣教育梦想,在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形成较成熟的教育思想。同时,身为名校长,应当锐意改革,先行先试,并且不屈不挠,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大胆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改革不合理的办学模式,由此站立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潮头,成为卓越的领航校长。名校长还应当积极参加理论研修、观校评校、互动交流、著书立说、思想研讨等活动,形成比较完整的办学主张和治校策略,并进一步提炼成为具有独立创见的教育思想,成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远见卓识的杰出校长。
总之,名校长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有名”校长,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和高标要求的教育界“领头羊”。名校长的特定角色要求,决定了他们必须努力前行,才能名副其实地担当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行者重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5年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 下一篇:俞敏洪的“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