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重庆 > 农村学生大量进城 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农村学生大量进城 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

农村学生大量进城 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农村学生大量进城 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许多区县城镇学校扩容建设的速度,赶不上学生流动转移的速度,导致城镇教育资源日益“吃紧”,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

本刊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采访发现,随着城镇化提速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规模缩小、生源减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向城镇学校转移就读,他们的家庭也以各种方式转移进城,出现农村“教育移民”现象,但一些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的步伐,跟不上学生流动的速度,县城学校扩容、建设相对滞后,中心集镇寄宿制学校容量不足,导致教育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农村学生大量进城

三峡库区的云阳、巫山、巫溪、开县等基层反映,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转移到重点集镇和县城学校就读的趋势日益明显。

云阳县2005年有农村中小学校660所,学生17.68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县农村学校减少到365所,在校学生减少到10.8万人,其中云硐乡梅峰九年制学校学生从1200人骤减至188人。与此同时,城镇学校的学生人数却快速增长,仅县城的中小学在校生就从2005年的2.9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5.1万人,一些中心集镇学校的生源也逐年增加,凤鸣、南溪等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均达到2000人。

云阳县教委主任陈洪荣说,农村和城镇学校生源“此消彼长”,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大量农民工带着子女外出务工等,但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村人口加快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衍生出大量的“教育移民”是最关键的因素。近几年来,仅云阳县城学校平均每年就要新增农村转户居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2000人以上。

巫山县也出现类似情形,县教委主任曹成仲说,这几年农村学生进城镇上学的增长速度太快了,完全可以用“迅猛”二字来形容,给城镇学校建设带来很大压力。巫山县城学校2011年在校生3.1万人,2012年就增加到3.4万人。位于县城工业园区附近的朝云小学2008年建成,很快吸引大批农民工子女入读,几年时间就从最初的十多个教学班扩展到24个教学班,学生达到1300余人。

不少农村家长为追求更优质的教育,纷纷将子女送到城镇学校就读,也是催生农村“教育移民”的一个原因。巫山县大昌中学是2005年建成的一所三峡移民搬迁校,由于教学条件和质量位居乡镇中学前列,吸引了周边16个乡镇的4800多名农村学生就读。许多高山农村居民为了让子女上大昌中学,宁愿到大昌镇租房甚至买房陪读,在当地形成了一种“陪读经济”。

记者发现,即使是最贫困地区,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提高。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巫溪县是重庆最偏远的区县,在离县城2个多小时的中梁乡茶坪村,村民谭英萍告诉本刊记者,儿子去年上初中,她没有就近选乡中心校,而是把儿子送到了离家较远的下堡镇中学寄宿就读。她说,下堡镇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条件都比乡里学校好,“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想把娃儿送到县城学校读呢”。

城镇教育资源“吃紧”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学生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大大超过当地政府部门的预期。面对城乡学生结构的变动,许多区县城镇学校扩容建设的速度,赶不上学生流动转移的速度,导致城镇教育资源日益“吃紧”,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

云阳作为三峡移民重点县,在搬迁后的新县城建设中,学校是按照3万学生的规模建设的,2007年前后就基本“满员”了,后来又新建两所学校,并对部分学校进行了扩容,但仍然供不应求。巫山县从2008年起先后在县城新建了一所小学和初中,增加了96个班的办学容量,可容纳近5000名学生,但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两所学校就趋于饱和。县内的大昌、官渡两大中心集镇的中小学校近年面对生源快速聚集的压力,也不断扩大规模,但由于周边乡镇农村学生争相入读,导致这些学校一再“爆满”。

巫溪县近年先后在县城区域兴建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新增了130个班的办学容量,但依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建成于2009年的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两年内在校生就达到近2000人,校长邓吉祥说,除周边社区居民外,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需求一年多过一年,学校很快就将饱和。巫溪县教委副主任刘星火透露,目前县城和中心镇的学校容量仍显不足,未来三五年,至少要各建两所中学和小学。

生源急剧增加,学校容量却不足,造成城镇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云阳县城中小学平均班额目前已达到62人,大班额数315个,占比超过40%,其中小学最大班额为97人,初中为85人,高中为105人。一批中心集镇的学校也人满为患,凤鸣镇凤鸣小学在校学生2129人,37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7人,最大班额77人;南溪镇水市小学在校学生1900多人,教学班34个,平均班额54人,大班额比例达到30%。

位于开县县城扩展区的云枫初中,是去年9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一座新建学校,目前已经招生近2000人,生源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子女、转户进城人口子女。校长邓皓介绍,学校规划扩展到60个班的规模,但即便这样还显紧张,如果完全敞开招生估计要增加到80个班的规模。“按照重庆市的要求,中学每个班学生应控制在50人以内,但现在大多数城镇学校很难做到,因为入读的学生逐渐增长,每到新学期,班额就要扩大一次,目前,云枫中学初一年级平均每班58人,初二年级各班均超过60人。”邓皓说,班额过大,老师无法对学生逐一辅导,一些互动教学项目无法实施,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面对不断增多的学生,一些乡镇中心学校的生活寄宿设施愈发“捉襟见肘”。巫溪县不少乡镇学校的学生宿舍和床铺严重不足,学生们只能两人挤住一张床铺。云阳县的部分中心学校仍有学生住大寝室、睡通铺。一些区县的中心集镇学校食堂、卫生间等配备设施建设滞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

城乡教育布局亟待优化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城镇学校建设滞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既损害城乡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又影响城镇化的全面发展。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提速,亟需加快调整、优化城乡教育布局,要按照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原则,一方面加强城镇学校的建设扩容,另一方面增加资金和师资投入,建设好中心集镇寄宿制学校。

巫山县教工委书记沈善华说,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日益重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扶持,教育方面的专项资金绝大多数投向了农村,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改造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城镇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少,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巫山县这些年,城镇学校建设几乎全靠地方自筹资金,其中,新建成的拥有96个班规模的巫山中学龙门校区,耗资近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亿元,学校向银行贷款1亿元;正在建设的48个班规模的官渡高中花费1.3亿元,学校贷款2000万元。“巫山是一个国贫县,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只能负债搞建设,不利于教育可持续发展。希望国家为城镇学校建设、扩容提供配套经费。”沈善华说。

云阳县教委副主任丁盟宗认为,农村学生大量进城导致的教育资源紧张局面,既是城镇化提速、人口转移速度加快带来的新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各地把城镇和农村教育分割开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引发的后遗症,必须尽快打破这种二元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人口转移大趋势的城乡教育投入、建设、管理机制。

丁盟宗建议,一方面,要适度调整基础教育投向和关注重点,重点投入建设人口集中的中心乡镇和区县城的学校。各地在新建城镇规划中,要按照目标城镇化率优先考虑学校建设;在城镇扩容建设中,要对学校扩容进行优先投入;对教育资源缺口较大的城镇和区域,要优先安排学校建设项目。另一方面,为发挥现有教育资源聚合效益,还应积极稳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全面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

实践表明,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特别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村级小学数量多且分散,要让每个村小都能实施标准化,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西部山区贫困县来说难度太大,成本高,效果还不一定好。因此,应当集中力量办好每个乡镇的寄宿制中心校,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容量,提高标准。不少农村家长也表示,在寄宿制中心校,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能吃到更好的伙食,能得到更细心的照顾,只要家里经济条件能承受的,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寄宿制中心校就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重庆投13亿让285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 下一篇:重庆将加大学生营养改善经费投入 累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