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浙江 > 孩子、学生、儿童,从“称呼”看育人观

孩子、学生、儿童,从“称呼”看育人观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1-13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一个儿童”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区别,但是很小,不易引起人的思考,多数会认为是在强调、重复这个年龄群体,没有更多的附属意义。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三个词的意义有很大区别,更能引起深刻思考。

也是在偶然之中我在这三个词上产生感想,仅这样说脱离了语言情境,不好理解,要回放到当时的情景。在构思学校的发展规划,对于育人的教育路径原本是这样概括:一个儿童,中西文化浸润;一个儿童,两个教室体验;一个儿童,多所学校培养。

这样的构想反映出教育视野的巨大突破,是大教育观的表现。学生学习的空间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中西、两个、多所”显示出学校将引领学生向广博的文化、多元的知识、丰富的资源走去,教育的开创性明显增强。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既拓宽了渠道,也增强了选择。

再次看这带有排比特征的表述,“一个儿童”出现三次,是为了表达语气的气势也是教育的决心,是为了读起顺畅,是在强调“一个”所拥有的资源丰富,这样想都有道理,都是为学生所想。

但是,细一品味有了另外的感觉,似乎强调的物质性占据了主导,过于强大,有一叶障目的感觉。反观“儿童”像陪衬一样立在旁边。教育的本源谁都清楚,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是在传递生命的气息,主体、主角、主要的是“人”。而往往被人熟知的道理却最容易被人忽略,如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过程,欲速不达,却还要求“快”要求“高”地学;知道学校不比“楼高”、不比“花园”也还要费大力气去建设。无论怎样,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学生,但是为学生想时首要的不是物质的,应该是精神和情感的,否则教育的生命气息怎样传递,怎样激发呢?人是第一的,儿童是第一的,只是这样的表述反映出的是另一种主导,是激情,也是激进;是魄力,也是废力;是开创,也是鲁莽;是好心,也许办坏事。的确,文字骗不了人,每一种表达的背后都有一个思想。

如果换种表述会怎样?一个孩子,中西文化浸润;一个学生,两个教室体验; 一个儿童,多所学校培养。

“一个孩子”,这代表了人性的纯粹,孩子在成长中需要长者的亲情关怀,也就是爱。教育不仅是一项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教育恰恰要突出它的本体功能,要有亲情的关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个学生”,这显然是突显了教育角色,是科学理性的定性。学生在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与学做人,学校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有特色,学有个性,从而就会生发出每一所学校的特色之处。

“一个儿童”,代表了教育是放眼一生的教育观。学生现在是儿童,以后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教育着眼于未来才是本质。定位在儿童,就会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儿童就会得到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对一个学生的三种称呼,表现出教育的丰富性、办学的开放视野,更是育人观的交集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熊孩子拿轴承当戒指 卡住了爷爷的手指 下一篇:开发区群众文艺示范团队评选展演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