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响中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时⑥
开启“创新创业型”“实践应用型”课程建设,实施“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
川大:培养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学霸”
“梦想实现,全国金奖,收官!”日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郭悦颖在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以纪念自己和团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在这次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四川大学的3个项目以“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第二。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大力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看来,学生要更好创新创业,学校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全过程护航学生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支撑创新能力培养
郭悦颖在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跟着学长冯军帅的实唯科技创业团队一起工作。但由于缺乏经验,在参与创业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好在学校开设了很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郭悦颖说,很多课程都是由校外的创业导师主讲,这样的课程很有针对性,特别实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相应课程就应该跟上。”川大教务处处长张红伟说,2009年,为构建与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学校开启“学术研究型”“创新创业型”“实践应用型”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
记者在川大的课程表上看到,除传统的学术型课程外,学校已有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2000余门,社会实践型课程1000余门。张红伟介绍,下一步,学校将努力把创新创业型课程增加到2000门。同时,建立了一支由企业家、高管和创业者等构成的学生联合培养导师队伍。在这支1400多人的导师队伍里,有国外大学的教授,有知名企业的老总,更有本土创业的校友。
“创业导师们上课特别接地气。”郭悦颖对两年前上过的一次创业管理课程记忆犹新。她回忆说,当时是一个美国教授来讲汽车产业发展。课上,教授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目前的产业现状是怎样,而是给学生3周时间去充分调研。“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得到结论的过程。”郭悦颖说,这次课程给她的启发,在她后来的创业中派上了用场。她所在的企业是做物联网平台的,每次要去和客户洽谈或者是开发新的领域时,她和团队都会调研清楚,了解行情以及具体流程,和客户谈判起来自然就更有底气。
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我们希望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教育教学改革。”谢和平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应该只是在“第二课堂”,而是应该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主渠道去培养。
10月23日,川大“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决赛举行。而从2010年开始,川大就启动实施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把本科新生编成25人左右的小班,鼓励老师推行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改。”张红伟说。她希望这种在全校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师生互动,鼓励教学相长,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谢和平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学生靠记住公式、背熟内容考高分的“学霸”模式,真正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高分“学霸”,而其核心是打破传统的“标准答案考试、60分及格”的学业考评体系,促使学生不得不去自发学习、独立思考。
去年,为配合“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川大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动态化“四位一体”的学业考评新体系。新考评体系要求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性学业评价。创新学业评价标准,不再以传统的“记住多少、背住多少”作为优秀的考核标准,而是以“领会多少、思考多少”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创新非标准答案考试过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考试答案确定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创新动态及格考评机制,根据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成绩正态分布状况,动态确定及格线。
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练武之地
2012年,在川大读研的冯军帅和几名同学一起投身创业。这次,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和团队凭借实唯科技物联网平台项目斩获金奖。
冯军帅告诉记者,自己创业的转折点,就来源于学校的一次创业大赛。他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性格相对内向,但通过那次比赛,知道需要去向别人讲清楚自己做的事情,还要回答投资者的犀利提问,着实开了一番眼界。
“大学生创业最难熬的是初创阶段。我们团队在起步阶段走了不少弯路,遭遇资金资源双重匮乏的难题,团队成员甚至把生活费、奖学金都投进去,却看不到希望。”冯军帅说,最终是从学校申请到一笔10万元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发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公司研发的产品申请到发明专利打开了市场,现在冯军帅已申请专利12项,还创办了成都实唯物联网有限公司,并在青创板上市。
和冯军帅的感受一样,“乐乐医”的创始人吴刚,也感激在学校的经历。他主创的“乐乐医”患者诊后随访及慢病管理平台项目,也夺得本次大赛金奖,而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川大的医学博士。
“最初的创意启发,来源于学校每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吴刚介绍说,在校期间,每年假期都会去一些老少边穷的地方做巡回医疗。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偏远地区很多病人在就医上有困难,花在路途中的费用远远超过诊疗费。他就萌发了开发一个平台的想法,一些简单的问诊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然后配合当地的医院及时有效解决患者问题。目前,这个项目在大赛上备受投资者青睐,近期就有3家大的风投公司来成都对他们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大学生创业,最缺的就是经历和经验,学校要做的除了教知识,还得搭好平台。”张红伟说,为了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练武之地,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500余项,投入资助经费达1000余万元;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科与创业竞赛200余项;近3年来,已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学生科技节等40余项创新创业活动,累计覆盖人数3万余人,孵化创业团队750余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中国科学家王贻芳获“科学突破奖” 下一篇:榆林学院:陕北白绒山羊基因育种取得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