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建设提供滋养和支撑
价值哲学前沿问题探析(学科走向)
当代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肇始于1978年的实践标准问题大讨论,并在人学探讨和文化研究的推动下,成为新世纪以来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价值哲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哲学滋养和理论支撑。我们可以从价值哲学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入手,了解其研究意义,展望其学术走向。
从价值层面回应和化解现代性危机
伴随着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代性危机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诸多现代性社会问题的涌现、人类生存意义的迷失与精神家园的旁落。对此,学者们提出,作为一种价值立场和哲学方法,价值哲学必须对这一时代课题进行回应和剖析。这可从三个向度来把握:一是自然向度。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窠臼,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重估自然与人自身的价值。二是社会向度。应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探讨现代性、公共性、复杂性等重大问题。三是人的自身向度。应在充分讨论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厘清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关注人类个体与整体的精神生活。
在应对现代性危机的过程中,价值哲学实现了自我完善和革新:通过追问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培育了面向客观现实的问题意识,实现了问题意识由“知识逻辑”向“现实存在”的转换。通过与传统文化的互动,获得了传统哲学智慧的支撑。在挖掘和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应对现代性危机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对话。通过关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价值哲学为人们提供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指引,在引导人们克服精神空虚、化解价值难题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人文关怀。
价值哲学回应和化解现实问题的过程,正是其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也是其提升理论生命力的过程。因此,直面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危机,提升价值哲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立足价值多元现状推进核心价值观研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价值观念就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围绕价值观和价值观念、价值观的多元性与统一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价值观念研究面临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和不同价值观的激荡,加深了现实生活中价值存在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二是我们正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规约和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体现着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承认价值多元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既是社会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鉴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学者们提出,不能简单将“多元”归于“无序”,应承认多元化价值观的合理性,实现多元价值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前提下,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国家层面的主导性价值观是核心和方向,应着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与主导地位;价值哲学需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合理性,从价值理念、价值规范、价值活动三大层次探讨其践行机制与社会影响。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话语体系
近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本土自觉不断增强。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解读,运用中国话语凝练和叙述中国价值,成为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大体包括三个维度的工作:一是立足中国实践,从价值层面理解和总结中国道路。学者们提出,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应自觉关注正在开拓中的中国道路,从价值层面分析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疏失,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需求。二是直面中国问题,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社会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重点关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多价值问题;从中国立场出发,探讨全球性、时代性价值难题,为其解决提供中国智慧。三是运用中国话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话语体系。学者们认为,应突破西方价值话语的藩篱,运用中国老百姓能够理解的叙述方式和语言,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话语体系。为此,价值哲学研究力图在完整阐述自我价值谱系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视域融合,进而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中国话语为媒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
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价值话语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价值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还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文化侵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探讨中国社会的价值自觉与价值实践,用中国话语叙述中国价值,将成为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曲阜师范大学:打造“孔子家乡的百年名校” 下一篇:高校掌门人热议一流大学建设:不是简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