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诞节、情人节一样,起源于西方的万圣节如今也逐渐为中国年轻人所接受。但记者采访后发现,万圣节目前出现了低龄化跟风现象,各种万圣节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有家长们直呼:“这分明就是儿童鬼节”。顾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自己连夜制作南瓜灯的照片。和顾女士一样为此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面具、服装,甚至是各种帽子、魔杖等配件,全套买齐花费也不小,一套几乎都要200元左右。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为“万圣节”,前一夜,孩子们穿上服饰、戴上面具,去挨家挨户敲门,索要糖果或者捣蛋,非常有趣。然而,万圣节到了中国却逐渐演化成“儿童鬼节”,而且在商家大肆宣传下,有越来越变味的感觉。商家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我们姑且另当别论,但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也跟风惟“万圣节”是从,甚至以作业的形式去热闹一回,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首先,有违教育的初衷。教育是一项塑心铸魂工程,教育者选择的任何教育行为,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要知道,万圣节的服饰和情节基本都和恐怖相关,对于成年人或许影响不大,但对于幻想和现实尚不清晰的幼儿来说,绝对不利于其性格的形成。
其次,教育不可一味崇洋媚外。教育需要有开放的心态,需要与国际化接轨,但绝不是照搬照抄。近些年来,一些洋人的节日在中国很是火爆,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但个别学校或教师对万圣节也情有独钟,甚至以作业的形式去“鬼”学生及家长一回,则明显有些过了。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照抄,必须能动的学习借鉴,万圣节是否该引进中国,万圣节是否该成为教育的一场出彩戏,需要甚至对待。
再者,教育者不该将自己的文化癖好强加给学生。毋庸讳言,教育者有自己的文化癖好,但教育者必须清楚,自己的文化癖好不能无条件的克隆给学生。万圣节作为一种特殊的西方文化,教育者自己接受倒无大碍,关键是不能随意潜滋或强授给学生,毕竟学生与教育者的文化背景、认知程度等有巨大的差异。
万圣节成“儿童鬼节”,折射出教育的浮躁与功利,折射出教育者的短视与不堪。让学生接触和接受多元文化没有错,但教育倘若裹挟着自私、狭隘,则有悖教育者的天职和业者良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别人家孩子”滋生对孩子不合理期望 下一篇:重庆市主城十区普通高考全国卷适应工作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