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学霸”成为网络热词。被称为“学霸”的是清华大学..。。总之,他永远是我追不上的目标。”
心理咨询师曹浩从心理学方面分析认为,家长总拿“别人家孩子”来和自己孩子做比较,这源于一种“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记忆和评判: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一些家长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从而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并由此引发焦虑和挫败感。
曹浩说,这折射了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高期望,“很多家长自身在社会体验到许多生存的艰难与不易,为避免孩子以后走弯路,滋生了对孩子的不合理期望。”
网友“把握机遇”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她并不是有意“刺激”孩子,只是当看到别人家孩子比女儿优秀时,就忍不住要想说一说。“直到有一天,女儿说‘你总说楼上的媛媛这也好那也好,那媛媛的妈妈还比你漂亮,比你做饭好吃呢!’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员、心理督导师姜辉丽指出,当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孩子也会承袭父母对待问题的惯性思维模式。“当孩子面对不能承受之重时,他们也需要转嫁自我否定的痛苦。”
网友“小火锅”说:“总唠叨‘别人家孩子’,有时候给自己子女的不是榜样,而是一种自卑感,‘变压力为动力’的期望反而会成为孩子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的重要因素。”
姜辉丽分析指出,家长盲目攀比一方面会导致孩子失去人生目标,把他人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即使以后实现了这个目标自己也会不快乐,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攀比的愿望受挫了,他们会更加自卑,夸大自己的无能甚至仇恨父母。”
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条件、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的成长更健康。曹浩说:“与其攀比,不妨让孩子‘看到自己’,‘成为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揭秘高中飞行实验班:为护眼禁用电子产品 下一篇:教育不能“鬼”学生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