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杂志专访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袁晓光
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 袁晓光
10月27日上午,、《神州学人》杂志对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袁晓光进行了专题采访。采访话题主要围绕高校人事引才计划展开,袁校长根据沈阳工业大学实际情况,就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的办学理念等与记者展开话题讨论。
采访实录:
“大学者,非大楼,乃大师也。”师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关键在于要有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才队伍。长期以来,沈阳工业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的办学理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创新及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围绕学科发展需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
在高等学校,学科是人才队伍的载体,人才是学科水平的体现。人才队伍建设,只有紧密围绕学科建设,坚持为学科发展服务,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才能提升人才使用的效能,才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有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有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6个省重点二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和19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7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建校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立足服务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电机、电器、机械、材料、信息、管理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机电类优势学科群。学校紧密围绕学科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培养、开发人才。围绕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培养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电气学科作为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培育了国家工程院院士唐任远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张凤阁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姚兴佳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同样,围绕学校的机械、材料、信息、管理等博士点学科,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如国内信息检测学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辽宁省攀登学者杨理践教授等。优势学科成为学校人才的集聚地。
学校围绕学科建设,加强 “内育”人才的同时,也不断的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近几年,学校共引进高端领军人才6人,包括在国外知名高校教授、国际知名专家、日本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项目负责人等,提升了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当前,我校有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辽宁特聘教授1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8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
二、实施专项工程,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层次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出台了《沈阳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等9个文件,切实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切实加强青年英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力实施“321人才队伍工程”,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学校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思路,以分类发展、目标约定、考核评价为基本原则,依托国家人才支持计划和奖励计划,积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学校出台了《高端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在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申报、薪酬待遇、住房与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优厚条件。近年来,全职引进了国家工程院院士朱英浩教授,机器人与自动化等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福田敏男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王硕玉教授等。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按照“高层次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人才大力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学校推出了《沈阳工业大学“院士培育工程”与“攀登计划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沈阳工业大学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与培养实施办法》、《沈阳工业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教师遴选与培养实施办法》等,构建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学校启动院士培育工程,在学校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中,推选出5名教师作为学校院士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加强青年英才培养。学校把培养和造就青年英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积极为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造成才机会,鼓励青年英才突颖而出。学校出台《沈阳工业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学校为“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入选者设立青年英才资助基金,三年内,理工类资助50—100万元,人文社科类资助20—50万元;聘任者可以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名义对外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开展合作研究;各职能部门在受聘者争取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各学院优先推荐受聘者到行业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各种学术组织任职;校优先推荐受聘者参加高一级职务评聘;根据工作业绩,优先推荐其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外单位到我校工作的受聘者,学校提供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套。学校启动“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选拔8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为学校“青年英才”,给予重点培养与资助。
加强优秀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不仅需要杰出的领军人才,更需要由领军人才主导的优秀团队。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加强优秀科研及教学团队的建设实施了多项举措。例如,出台了《沈阳工业大学学科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优秀科研团队,利用学校专项经费增加对优秀团队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加大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等。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是学校的未来,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现了从青年教师入校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重要骨干进行全过程培养。今年年初学校换届的过程中,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专门为教师成长服务。在政策上,学校对青年教师给予支持,学校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等选派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选派数名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专业进修、攻读学位、合作研究,提升其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选送部分优秀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生产一线,鼓励其面向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实践研究,提高学校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规定新入职青年教师两年内不上课,进行系统的科研、教学能力培养。近两年,选派近200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培养项目,通过企业博士后、访问学者、科研合作、挂职锻炼、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举办青年教师博士发展论坛活动,15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博士教师成长论坛、经验交流报告会、素质拓展、技术下乡活动、政府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年会等多项活动。
学校为杰出青年教师提供快速成长通道。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设立“直通车”,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脱颖而出。
三、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引进人才的吸引机制、现有人才的激励机制、未来人才的培养机制,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进一步激励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引进人才的吸引机制。 结合国家战略导向和辽宁省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依托国家、省市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布局,主动出击,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培养项目、调整培养措施、扩大培养范围。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相衔接的政策通道,通过国家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遴选和培育,做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创新现有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用人机制。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和科研为抓手,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实施短聘和长聘相结合的聘用制度,构建合理的人员校内流动及退出机制。
探索教师聘任的分类办法,引导和促进教师人尽其才、自主发展。在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学科研究基地等有条件的单位,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跨院(系)人员聘用机制。实施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创新团队整体考核制、重大项目聘任制等特殊人事政策。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依托,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统筹规划薪酬体系,加大学院自主分配权,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质量评价,充分体现薪酬的激励作用。全面推进学院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绩效分配方法,做到优教优酬。
创新未来人才的培养机制。 制定青年教师系统培训制度,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并与上岗、职称聘任挂钩,建立教师淘汰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注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为载体,以企事业单位为课堂,深入生产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丰富实践经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强化教师发展中心作用,统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从师德、职业规划、科研、教学、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支撑,重点加强海外培训和实践培训。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以改革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破除资历、体制、观念等限制,不拘一格选拔青年人才,为优秀青年的快速成长建立绿色通道。
加强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的培育工作,实施青年英才培育工程,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发展的支持力度,使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拓宽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的途径和方式,加大过程管理力度;通过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自我发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指导和培训,积极构建教师荣誉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坚持内外并举的指导思想,有计划地选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修或开展合作研究;鼓励、支持教师通过攻读学位、作国内访问学者或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高级研讨班等多种方式提高、完善自己。40岁以下青年教师都要具有至少一年的国内外学术研修经历。
高等学校既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之所,又是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培养基地,只有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推进人才强校、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才能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促进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6黑龙江高职单招只允许报考一所院校 下一篇:“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远程医疗分会”落户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