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在梅长苏战死沙场的结局之后,依旧热度不减,霸占微博热门话题。随着韩国电视台的开播,还有些许后知后觉疯狂补剧人的迎头赶上,《琅琊榜》仍然被热烈讨论着。它的荡气回肠,它的制作精良,它的演员颜值,被大号们一遍一遍传,粉丝们一次一次转。这样的一边倒好口碑,在电视剧史上并不多见。
同学们在看这部戏时,除了以上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其实最不可忽略的是该剧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与继承。中国价值体系也就是中国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在《琅琊榜》里坦露无疑。没看到这些的,不能算真正看懂《琅琊榜》。
“仁”:与人交往,为人着想,视为“仁”者《琅琊榜》主人公梅长苏进金陵“复仇”,一路走来几乎从不伤无辜。为朋友着想,隐瞒身份,甚至被误解;为爱人着想,隐瞒病情,自己承担孤独。面对解开敌人隐藏真相时,伤害到的无辜的友人景睿,梅长苏一直深感歉意,而景睿的一番话更体现了“仁”者的风骨。
“凡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与君子多居于他人身后,为他人着想,因此成就了自己。
“义”:人字出头,舍身相救,视为“义”者《琅琊榜》整部剧就是一个“义”字。对旧案的翻供,对沉冤的昭雪,对故人的悼念,梅长苏的人生献给了“义”。在中国,无论江湖之远或是庙堂之高,受敬仰着胸中必有大义。梅长苏之外,靖王、郡主、言侯、蒙大统领,甚至“不正经”的蔺晨无不有友情的义,忠烈的义,民族的义。
“礼”: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礼”的部分为这部剧带来最多称赞。
让许多观众感到“触动”的一段“感情戏”就是通过礼仪的变化表现的。当女将军霓凰得知梅长苏是自己过去的恋人后,两人再次见面,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就不再像男子一样抱拳行礼,而是转回小女子姿态致以万福。
而眼尖的观众发现,知书达理但地位不高的静嫔首次出场时,对地位不同的四个人居然行了四种礼。
李斌指出,那场戏中,面对太皇太后、皇后、贵妃和长公主,静嫔确实行了四个礼。“一开始见太皇太后的是稽首礼--最大的一个礼,向皇后行的是顿首礼,给妃子行的是空首礼,给长公主行的是一个万福。但是长公主随后托住她,给她同样一个万福,这是还礼。”
“礼”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但在如今这些传统已经濒临消失。许多现代人面对师长、客人骄傲自大,缺少礼数,盲目追求甚至误解西方平等的意义,不仅没有追到西方的精髓,更无视中国文化。我们在日常不至于做到剧中繁琐的礼节,但至少要懂得尊重师长,长幼有序,能屈能伸,了解中华文化“礼”的深远,博大。
“智”:观一叶而知秋,知晓日常所有即为“智”者
《琅琊榜》虽架空历史,但根据故事发展和人物台词可以看出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思想多元,文化开放,重风骨,重气韵。剧中树立了梅长苏、景睿、言豫津这些温润公子形象,他们精通琴棋书画,通晓人文常识,颇具古代文人的气节。梅长苏、静妃的智慧不用多说,言豫津和纪王的萌萌哒老少配和宫羽姑娘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达人。如此有文化,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愧叹不如。
“信”:言无反复,诚实不欺,视为“信”中国人讲求“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由古至今都是君子的准则。在《琅琊榜》中,主人公梅长苏诡秘而不失真诚,智慧而富有诚信。在梅长苏翻案的信念以及靖王萧景琰真诚的赤子之心下,我们看到义气千秋的兄弟情谊;热血翻案的公平正义。这样简单而真挚的价值观给了观众无限的安全感,才使这部中国的《基督山伯爵》复仇剧显得大气、正义。
说了这么多,编辑被这部中国的不能再中国的戏所感动。中华文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五千年的累计。我们缺失的部分太多,全部找回实属困难。一部电视剧不足以反思文化缺失,而导演组的用心,我们赞扬之余也需要咀嚼精华。
《琅琊榜》是一部正能量很足的剧。我们在当今在乎平等,也需要礼数;我们重视利益,也绝不能失掉信用;我们运用手段,也要施行仁道;我们依靠科技,也求常识智慧;我们迫切攀登,也绝不能将义踩于脚下。中国人能屈能伸,中国人也最有风骨,愿同学们被破表的颜值震晕之时,也能看到这部剧带来的风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国考作弊入刑能否成为正风“良药”? 下一篇:2016最严国考年最热岗位究竟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