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理想的大学校长什么样?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理想的大学校长什么样?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0-21

理想的大学校长什么样?

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子?在网络时代和公众传媒时代,我们看到了一批网上展示出的校长,有的利用网络语言与学生套近乎,引起巨大反响;有的因出言不慎饱受网络挖苦;当然也有不少卖萌、扮酷、玩潮的。高校校长形形色色,大部分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却备受争议,饱受批评,让人爱戴者鲜见。于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本应受人尊重、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岗位,几乎到了遍受质疑、普遭微词的地步,是这些人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或二者兼而有之?还有,什么是理想的校长?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养和才能?

大学校长,一个备受煎熬的角色

其实,在时下的中国高校有这样的笑话,“想害谁,让谁去当校长!”校长在光鲜的外衣下常过着“环境乱、任务重、责不轻、待遇低、工作难、百姓嫌”的日子。

第一,因法制不健全和长期形成的社会习惯,中国大学和校长几乎承担着无限责任,只要和学校有关的事情,学校几乎要一包到底,教职工的吃喝拉撒睡,学生的所有事务或问题,如就业、事故、心理等等,一旦发生,相关人、政府、社会统统围逼学校,学校很难单纯按责任和法律程序解决,校长好像坐在火山口上,随时准备应付某些突发事件。

第二,谁不知道大学应静心教育和研究,但现在的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估使大学在教育规律和现实体系间备受煎熬,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校长都知道有不少事务不符合办学理念或不应该做,但不得不努力地做着。

第三,现在大部分校长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当校长几年不仅待遇可能低于学术岗位,而且如果放弃了学术,离任后日子将很难过,于是乎校长们就以“双肩挑”的方式任职,结果往往不仅在资源配置上会失去公允性,而且即使全力投入也未必能搞得好,大学领导和管理工作也会大受影响。

第四,如果再考虑到大学的知识组织和教职工的知识工作者的特色,从管理上讲,其工作过程和行为信息不对等,加上大学重视学术权威、学术自由和公平,与营利性的企业和管理型的政府相比,权力机制的作用相对弱化,而且大学管理还比企业少了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与政府比大学的效率更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大学是人类最难管理的组织之一,校长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当下中国的校长是一个备受煎熬的角色。

“师者之师”,却为何“领导力低下”

暂时放下现实中校长的苦衷,我们先看看理想中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子?再来分析,这些苦衷是因理解的错位、环境使然,还是自身能力的不足所致。

时下中国社会对校长的期待颇高,认为大学校长须是“懂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还有人认为现代的校长既是教育家、政治家,还需是企业家;也有人认为校长应为教育者、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有人要求更高,在认为校长应是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还在这些家之上增加了一顶很重的帽子:思想家。想想看,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个“家”已经很难,而同时具备这些“家”不是难上加难吗?从对校长的这些要求看,合格的校长人才一定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校长的定位是“师者之师”,似乎道出了校长职业角色的真谛,即在各方面要做表率、要成样板、要能悟人。我国古代先贤特别是儒家对于师者之师也有充分的论述,无论是个人修养、学问、为人均有箴言和典范。但需要清楚,在当代复杂的全球化和社会环境下,仅成为师者之师是无法胜任校长岗位的,因为校长必须为学校发展寻求资源,必须处理复杂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必须承担许多社会责任,必须应对网络化时代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教育挑战,必须处理内部的资源配置、人际矛盾、管理效率、服务体系的水平、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抱怨,必须面对老师和员工的挑战,应对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如招生时闹的沸沸扬扬的北大和清华间的争夺战,等等。因此,从个人角度讲,校长须是“师者之师”,从岗位职责来讲,校长必须既是强大有远见的领导者,引领学校事业发展;还需是细心有效率的管理者,实现学校的有效运转。这也就不难理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吴康宁教授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呈现这样的一种状况,即:就视野、理念、知识、能力及人格等个人素质本身而言,许多大学校长似乎都能胜任,或基本胜任领导一所大学,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对学校的有效领导,很难以教育理想为指引,用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教育常识的办学思想与行动纲领,去凝聚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才能与个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

我们如何配得上“大学校长”的称谓

在分析为什么不少校长个人素养基本称职,但实际办学中却普遍缺乏领导力时,吴康宁教授认为校长们普遍面临三个方面的困扰:“教育家的使命,政治家的要求;代表者的身份,服从者的选择;领导人的职责,学术人的念想。”目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目前的改革方案仍需进一步明确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如大学的法律地位、规范透明的资源配置体系、办学自主权等。所以理性预期下,目前的体制和办学环境虽会逐渐向好,但本质问题彻底解决依然会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换句话说,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校长的困境。其实,这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例如即使处于良好的教育和办学环境下,那些我们羡慕或学习的欧美国家的大学校长们也常遇困境、备受挑战。

传统上有校长是一校之“魂”的说法,或者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事实上,尽管校长个人修养、领导和管理才能非常重要,但领和管一定是一个集体问题或组织问题,特别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典型的集体领导体系。还有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文化是大学无法回避的运行环境,加上全球化竞争和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的冲击,校长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与环境的协同关系,才能以自身的远见卓识、高屋建瓴的领导才识以及“左右逢源”“穿针引线”的管理能力带领或影响大学在一系列挑战中前行。那么,大学校长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毋庸置疑,不同的校长各有特色,但有些东西是好校长共有的。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资格认证协会”于2008年出台了《美国教育领导政策标准》,提出了一些校长专业标准,其核心是教育领导者要提升每一位学生成功,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建立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并使这种学习愿景得到不断完善、清晰表达、有效实施和明确职责。2、倡导、培育和维持有益的学校文化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确保对组织、运行和资源的有效管理,创设安全、高效能和高效率的学习环境。4、与教师和社区成员合作,对社区的多种利益和需求作出回应,并争取各种社会资源。5、其行为要诚实、公正、合乎道德规范。6、理解、回应并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六个标准下有31个二级指标,主要体现在校长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突出了学校工作的核心。

在中国,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认为:大学校长,首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们要出来发警示之言;第二,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楷模;第三,大学校长必须是大学使命和教育理念的坚守者;第四,他应该是一所大学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但办好一个学科则是这个学科的教授与专家的事。钱伟长提出,大学校长首要目标是培养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还有人提出,大学校长应该是“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社会的现实价值的示范角色”,应该捍卫“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等大学精神。

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我认为大学校长、特别是当下的中国校长应擅长双重理性,既坚守全球适用理性,如系统认知、自知之明、革新精神、反思学习、人际认可,又有针对中国国情的情境理性,如实事求是、相机妥协、底线意识、言行一致、规则意识等,而且需要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使命感和敢于突破的精神。并拥有如下的素质和能力:一、制定愿景,明确理念,准确传达;二、确定远大且能实现之目标,持续推进;三、将时间和能量集中在发展主题或战略性问题上;四、敢于反思、善于冒险,遇机会快速变革;五、不惧失败和阻挠,智慧坚守;六、培育团队、选择策略、营造文化;七、打造平台、全员参与;八、形成个人与组织双赢机制。

面对社会期盼,展望未来的挑战,我们如何配得上“大学校长”的称谓,当是每一个担当校长责任的人必须思考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大学就是让你去发现自... 下一篇:宋瞳: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