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上海理工大学致力打造精品本科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致力打造精品本科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0-21

上海理工大学致力打造精品本科教育——

既有国际范,又能“接地气”

 

编者按

上海高校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箭在弦上。

去年,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上海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纳入“一市两校”试点,率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上海市委、市政府已于2014年11月印发实施面向2020年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市教委表示,目前全市高校正在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案编制工作,各校将重点从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等六方面深化着力。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上海根据其实际校情,实施分类别和差异化指导。比如,针对在沪部属高校,将依托部市共建战略合作机制,引导学校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时主动承担和积极落实面向2020年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对部属高校提出的政策清单给予有力协调和支持。针对市属公办本科院校,组建由离任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大学校长和专家构成的专家组,逐校开展咨询指导,帮助学校明确改革目标定位,明晰改革路径任务;针对市属公办专科高职院校,开展逐校走访,要求学校聚焦关键环节,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紧密融合、产学研用平台共建共享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针对市属民办高校,专门印发指导意见鼓励民办高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在市级统筹引导下,沪上各高校纷纷立足自身内生需要,正编制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方案。以市属公办工科院校为例,上海理工大学达成建设“特色显著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愿景,并从学生培养需求、教师发展需求、学科建设需求、资源拓展需求四个方面梳理了13个目前制约学校深化改革的关键瓶颈,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重大改革攻坚任务。而上海戏剧学院在确立“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艺术大学”办学目标的同时,也辅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的四大支撑措施。在人才选拔标准上,上戏明确提出,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引育“爬坡式”人才,让人才发展的“巅峰期”在上戏度过。

市教委表示,在沪部属高校目前均已向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了综改方案,而各区县、各市属公办高校也都向市教育综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至此,市级、区县和高校综改分层推进落实体系初步形成。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上海理工大学正在启动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一个崭新目标:今后力争让全校1/3的本科专业通过国际认证。目前,上海理工本科专业54个,其中6个专业已通过德国权威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认证。

打造精品本科教育,把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动力和重要目标,上海理工还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必选项”。  

让本科培养的工程师持“国际通行证”上岗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输出源头和创新人才的聚集高地。高校正在启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应如何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这座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上海理工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建“精品本科”,努力在“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上下功夫。

与这一改革愿景相对应的是一系列教改举措。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田蔚风介绍,聚焦未来工程师的培养,采用国际化的标准引领工程教育发展,该校将着力推进国际办学认证工作向非中外合作的专业推广。

让本科专业接受国际认证,上海理工初尝“甜头”的三个专业起初均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2004年和2010年,该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个中德合作项目就通过了德国ASIIN的认证。

“本科的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该占多少学分为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到底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这些事关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在国内高校一度是由‘教师说了算’,而当我们去参加国际认证时才接受了一个新的观念:应该是‘标准说了算’。”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马晓婷告诉记者,国际认证的过程,本质就是让大学的专业对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整改的过程,而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认证机构将对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全过程监控”——来自外部的质量控制显然有助于敦促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际上,从最早成体系、成规模、集约化引进海外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时,上海理工就明晰一点: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工程教育示范效应的试点专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3年,上海理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ASIIN评估——这是 首个国内高校本土专业通过该项国际认证,并取得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ENAEE)质量标签ERU-ACE。它也意味着,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拿到“欧洲通行证”,在国内毕业所获得的学士学位将被欧洲各国认可,与欧洲高校的学 位等效。

目前,引进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做法已在上海理工推广。继光电专业后,学校另有2个本土专业也顺利通过ASIIN认证。

结合正在推进的教育综合改革,上海理工已明确提出三个“1/3”提升本科教育质量:1/3专业通过国际认证,1/3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3专业通过上海市专业选优评估。

  

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

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表示,上海的高校应该主动作为,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必选项’,而且必须对现有的理念和做法做出较大的突破”。

对接“上海科创22条”提出的“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这一高教改革的重要任务,上海理工大学目前正酝酿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共同发起组建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并共同将之逐步推广到工科高校联盟与制造业行业联盟的广泛合作,积极探索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将重点围绕“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重点领域,培养行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这一全新的贯穿本科和硕士培养的新平台,是此前上海理工与上海自仪院等原机械工业部在沪的八所科研院所共建的“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和“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的升级版——在组建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带领研究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这些院所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迄今已共同培养了1500余名研究生。

田蔚风介绍,新组建的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将把人才培养的规范由过去学校单一主导改革为校企联合制定,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由事后参与的结果评价转为全程介入的过程评价。这一全新的工程师培养平台承担着诸多改革试点任务,具体包括:探索基于工程素养测试的校企联合自主招生;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毕业设计项目库平台;由行业联盟统一安排工作实习且优先录用毕业生等。

工程技术的创新,将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胡寿根说,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总体要求,上海理工大学将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推进新一轮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创新创业课程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实践体验为主;二是创新创业项目由学术研究为主转向科技应用为主;三是创新创业导师由校内教师为主转向校内外专兼结合;四是创新创业平台由分散配置转向系统集成协同育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上海戏剧学院综合改革:首次提出“爬坡型”... 下一篇:上万台生大陆求学自比“羊” 两岸高校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