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
促进大学校长管理更加专业化(前沿访谈)
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大学校长是连接大学内、外部治理的节点。政府能否善治大学要看校长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完善,大学内部能否实现善治要看校长如何负责。
就促进大学校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教授宣勇。宣勇还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的首席专家。
记者:提高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水平需要大学校长、政府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两个主体各自应该怎样促进其专业化?
宣勇: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课题组,通过对211工程大学书记和校长的问卷调查、网络信息跟踪分析和深度访谈,对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2012)》研究报告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提高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水平需要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第一个主体就是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对大学的管理必须专业化,“专心的事业、专长的从业、专门的职业”是其专业化三个“专”的维度。第二个主体是政府,要求政府对大学校长的管理也要专业化,必须提供一种职业化的制度安排,让大学校长有“负责的动力、负责的权力、负责的能力”三个“力”的维度。
调查显示,现任大学校长中有87%继续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所占精力占1/4以上的有51.3%, 91.6%的大学校长拥有学术兼职,平均学术兼职6.05项。只有12.5%的人表示愿意放弃原学术工作,担任职业化的校长。调查数据表明, 63%的大学校长理工科出身,管理学背景的校长占10.9%,教育学背景的校长仅占4.3%。与美国比较,美国大学校长中,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学背景的达37%,理工科背景占18.5%。
记者:您认为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及机制如何改进?
宣勇:从政府提供的专业化制度供给看,调查显示,54.5%的校长认为担任大学校长这一职务不是其职业理想,如果自由竞聘,70.6%会继续担任该校校长,29.4%则表示不会做了。研究表明,要改进校长负责的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遴选制度,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遴选标准。
调查表明,校长们更加认同由学校负责专门成立的遴选委员会,57.1%的校长认为“全球公开竞聘”方式产生校长最好,但38.5%则表示不会报名参加公开遴选。选择“校内民主直选”的比例为21.9%。
记者:从收入和职权角度看,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校长的职业积极性?
宣勇:研究显示,要培育职业化的大学校长,需要提高大学校长的收入,实行大学校长的年薪制。调查发现,中国211工程大学校长实际年收入平均17.34万元,15万元以下的占47.4%。对于收入,54.8%的校长表示不满意,希望合理的年薪。
校长负责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落实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尽管中央有关文件明确了党委的10项工作职责、校长的10项工作任务,但在办学实践中,仍有许多工作内容重叠、相互交错或难以界定。
调查表明,大学校长认为自己最应扮演的角色是教育家的占87.2%,但认为现实中实际扮演教育家的仅有38.3%,大学党委书记认为校长最应扮演的角色是教育家的占85.7%,但认为现实中实际扮演教育家的仅有30%。通过对校长和书记相互评价各自扮演角色情况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几个问题:一是书记与校长的自我期待与对方期待有差距;二是角色自我认知的理想与现实差距比较大;三是校长自我评价都高于他人评价;四是书记校长现实角色的同化;五是在角色行为上,出现了党委决策与校长执行的一体化现象。
记者:通过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比较,有什么可以互鉴之处?
宣勇:研究发现,美国大学校长的角色演变先后经历了牧师主导型校长、学者领导型校长、专家管理型校长到目前的职业经理型校长。建议我国通过制度设计强化校长的职业经理的角色意识,强化执行的权责,以实现书记、校长角色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政治家、教育家的角色定位的评价与测量。
从治理的视角看中美大学校长能力要求的差异,发现美国更多需要大学校长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能力,中国更关注的是内部的管理。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校长认为最重要的三项领导工作是战略规划、人才引进与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而美国大学校长们把预算/财务管理、筹集资金、社区关系、战略规划排在时间分配的前四位。
调查还显示,211工程大学校长认为他们的能力素养主要得益于多岗位锻炼、边干边学、个人体悟、看书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前任的言传身教,而政府的专门培训获得认可的比例相当低,只有15.2%。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