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制药工艺?药物创新国际化合作发展趋势又如何?10月17日,由中国药科大学牵头,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和药品监督管理30余位生物医药专家共同组建的智库团赴常州药企“把脉开方”,共商药物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剖析了药物创新国际化合作发展新趋势,并为常州地方药企提供了多种创新模式。他表示,新药研发平均耗时十年以上,耗资数十亿美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监管严。虽最具挑战性,但也最具价值和最大回报。“全球药物创新现状是什么?就是国际上各大、中型公司都缺乏晚期临床项目。”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中型药企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研发项目占在研药物总数的72%,而晚期临床项目占比却不到20%。面对潜力无穷的市场,中国药企如何充分利用当前契机,在全球创新资源的洪流中把握机遇,成为医药创新的弄潮儿?
芮国忠主任提出,中国的药物创新,需要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式的创新理念,借力与国际创新资源进行深度对接,即“药物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创新”,包括产品或项目引进、合作开发、创新平台合作创投基金等,这是目前国际化合作的新趋势,而合作开发成为当今药物创新国际化合作的热点,创新平台和创投基金合作以及两者融合成为未来国际化合作的新宠。芮国忠主任同时还提出了LICENSE IN、LICENSE OUT、海外投资、海外注册以及合资协同等五种模式创新供常州当地药企参考。
芮国忠主任的话音刚落,常州千红药业董事长王耀方频频点头。他说:“于商海中乘风破浪,最重要的莫过于正确的航向,‘十三五’将是医药产业黄金发展期,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脉搏,抢抓当前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此次专家智库团定向为企业‘把脉开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为一家发展中企业,我们迫切需要高校专家智库团对企业发展进行方向纠偏和技术指导。”
据悉,常州作为江苏省重要工业城市,具有较好的制药产业基础,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是常州市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共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常茂、千红等骨干企业陆续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近年来,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药学类“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引擎,学校努力将更多的学术资源转化为药企的市场资源,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融合,近三年为全国500家余企业完成1651项新药和新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等技术支撑服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