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在此背景下,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此前有了大幅度提升,高等教育的惠及面变得更为宽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转型、大发展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此前不曾有或者并不十分突出的问题。地处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吉首大学近年来以“立人教育”为旗号,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来阐释自己对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看法和理解,并以此构建自己的办学个性和特色。
“立人教育”的提出和理念的确立,是基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倾向。一是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工具化倾向,认为培养人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某些岗位的需要,完全按照岗位的要求来培养人;二是高等教育内涵构成的单维化倾向,在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下,使人的其他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三是高等教育的浅层化倾向,尤其忽视这种人类精神历程对于受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
“立人教育”将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终极目的。在理念层面,“立人教育”将自身确立为人本教育、全人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既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种理念构建,同时也是一种由吉首大学实施的具体的高等教育实践形态。为了落实“立人教育”的理念,实现“立人教育”的价值诉求,吉首大学构建了“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位一体的“立人教育”育人模式。
“课程引导”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立人”的目的。在课程引导方面,首先是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给受教育对象以合理的营养配方和知识构成。在当下以专业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立人教育”根据各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设置专业课之外的“立人”所必须的各种相应的课程,使培养对象不偏食、不缺营养成分,诸如学校构建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艺术情趣、本土文化”五大通识课程群,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次,是课程引导要着重挖掘相应知识领域的深度,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冲突,了解知识背后的厚度和温度。
“环境熏陶”强调受教育对象生存的外在环境对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影响。环境分三个维度,分别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立人教育”通过外部环境的营造,影响受教育对象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认知,影响其价值的构建和确立。“实践历练”主要是将书本知识以及形成的价值观念与实践对接,将人才培养从与自我隔离的“知识论”状态与受教育对象真实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使受教育对象对知识或者价值观念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和生动,将知识和价值观念与真实的生命场景关联起来,使知识与个体的生命视域结合起来。“自我塑造”强调受教育对象的反思性的培养,强调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自我内省,将外在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质。
自2010年以来,吉首大学以“立人教育”为核心理念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负责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和介绍“立人教育”的宗旨、理念、目标和要求,经过五年来的实践,“立人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全新的格局。
学校以“立人教育”为总体理念和要求,在校内要求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部门都应该为“立人教育”服务,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认为人才培养仅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学院的事的片面认识。各专业根据相应学科专业的特征和要求,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内容和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立人教育的总体要求,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了总体设计,将“立人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家长请家政帮一年级学生搞卫生 下一篇:国际学者聚闽共研语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