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天津大学120年发展历程回眸:向海而行

天津大学120年发展历程回眸:向海而行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0-02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

这所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同时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漫漫航程。

“兴学强国”为舵

1894年,甲午战败,朝野震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泣血呐喊道出了国人无尽的悲愤。面对强寇环伺的危局,力图“中兴”清王朝的光绪皇帝下诏,征“自强”“求治”之策。1895年9月30日,他终于等来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的奏折——“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仅仅3天之后,1895年10月2日,经光绪皇帝御笔钦准的北洋大学如破晓之曙光在天津诞生。

取名北洋,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的简单延续,还承载着中国人对走向海洋、走向现代化的殷切期盼……

实际上,创建一所现代大学是盛宣怀深思熟虑的夙愿。这位李鸿章所倚重的实业界干将,在担任天津海关道时就把目光聚焦在日本这个岛国。他认为日本的强盛之道在于“援照西法,广开学堂书院,不特陆军海军将弁皆取材于学堂……仅十余年,灿然大备”。在他的邀请下,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关闭了在津开办多年的中西书院,全力投入到北洋大学的筹划中。他与盛宣怀一起草拟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大学章程,对大学学制、招生办法、规模、课程、经费和管理等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北洋大学的创建,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兴学强国”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也使得喧嚣一时的中西学“体用之辩”暂时告一段落。

创建之初的北洋大学是一所不折不扣的“洋学堂”:全面引进美国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所设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4个学科,既是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大学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又是中国当时急需培养的4类人才。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北洋大学又陆续增设了铁路、外语、师范等学科,成为一所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新式大学。

不同于科举选士的选拔体系,以外籍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与哈佛、耶鲁接轨的课程体系,全英文授课方式,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使得这所“国之大学”让社会各界感到新风拂面。为了精选可堪造就之人才,北洋大学以“宁缺毋滥”为原则,首次招生时香港一地的考生就逾千人,最终仅录取十余人,其中就有后来获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王宠惠。在这张“钦字第壹号”文凭中,除了详细记录其修习法学相关课程的成绩以外,天文学、几何学、身理学(生理学)、八线学(立体几何)、格致学(物理)等西方大学普遍开列的理学课程也在其中。

水利专家李书田在执掌北洋大学时回忆道:“创设伊始,延聘美籍名教育家丁家立博士为总教习,课程编排、讲授内容、授课进度、教科用书,均与美国最著名之哈佛、耶鲁等大学相伯仲。”1899年,北洋大学同时也是中国的首批18位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盛宣怀又通过南洋公学资送他们赴美留学。这也是中国首批大学出国留学生,是我国高校留学教育之肇始。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说,以北洋大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大学是“后发移植型”,它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产物,也成为中国新式大学的“规式”。它就像一艘旗舰,以“兴学强国”为舵,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驶入蔚蓝色的海洋。

“实事求是”做锚

2015年,是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100年。

当今,以“实事求是”作为校训的高校不止一所。可是,对天津大学来说,这4个字却犹如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在天津大学校史馆保存的珍贵档案中,人们可以发现,盛宣怀在重要的手稿或文件上,就经常署名后再加盖“实事求是”的图章。

1914年,年仅27岁的赵天麟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获得象征着最好学习成绩的“金钥匙奖”后,回到母校北洋大学任教,并于转年担任校长一职。梳理总结北洋大学20年办学经验他深深体会到:“一得之愚,实事求是。”赵天麟说:“北洋大学之所以得席于学校界,名誉蔚然,持之以不失坠者,良以一种果敢刚正之精神。以之修学则学成,以之行己则躬正,以之事事则事举。”在北洋大学建校20周年时,赵天麟将“实事求是”正式确立为学校的校训。此后,“实事求是”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内化为北洋大学的精神品格,日益彰显和传承。

初创时期,治学严谨,校风朴实。“教师讲授实验之点,恒多于他校;学生上课自习之时数,亦超越乎寻常。”脚踏实地潜心向学,使得北洋大学声名鹊起,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该校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该校自1920年起实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模式,培养研究生,创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所,在中国率先实现了从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被赞誉为“理工学术之重镇”。

在抗战的连天烽火中,北洋大学一分为三,辗转西迁。西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弦歌不辍,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国高等教育“播火记”。

1951年,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为了探索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天津大学在1952年到1958年的院系调整中,先后共调出18个系或专业,组建了一批新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做出了“母鸡下蛋”式的贡献。与此同时,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开来。

在天津大学,师生们将校友马寅初奉为“实事求是”的典范。1955年,经过缜密的社会调查和研究,马寅初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新人口论”。然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一科学的理论却被当作谬论受到批判。有人劝说他认个错,做个检讨“过关”。马寅初说:“我就是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他坚信自己是为国家民族而发声,是为科学而发声:“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坚持真理的马寅初后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近日,占地3650亩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以“求是道”命名中轴大道,以“三问桥”命名中心区主桥。李家俊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告诉新同学,“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也是这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张含英老校长发出的‘懂么?会么?敢么?’这三问,是每一位天大人应该时刻反复自省的问题,它警醒我们在浮躁之风炽盛的今天,更要严谨治学,追求真理,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家国情怀”是帆

“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这是迄今已传唱80载的《北洋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与其说是歌词,不如说是天大人的心声。120年来,这所学校已经培养出20余万名“改造中华”的优秀人才。

翻开天津大学校史,一个个名字如夜空中的繁星:海牙国际法庭首位中国法学家、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王宠惠,世界上最早研究金属锑而被国际上称为“锑王”的专家王宠佑,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数学家秦汾,诗人徐志摩……

天津大学曾经为新中国创造过多个第一: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辆电视转播车、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座跨海大桥、第一座海上石油平台……

把学科建设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这是时代赋予天津大学的历史使命;将自身的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120年来一代代天大人的自觉担当。“‘家国情怀’是天大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每逢开学和毕业典礼,李家俊校长都要用老校长李曙森的话激励学生:“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放在头等的位置上,做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

北洋人有这样的情怀——陈范有,人称“洋灰陈”,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水泥专家,更是中国的“拉贝”:南京沦陷后,他冒着危险在自己创建的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营,保护了3万多名同胞免遭日寇屠杀和蹂躏。他的事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设立展厅,永久展出。

老一辈天大人有这样的情怀——1958年,随着中苏交恶,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面临着停转的威胁。36岁的余国琮承担了绝密等级的重水分离攻关任务。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到天津大学视察时,紧握余国琮的手说:“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重水,要争一口气!”余国琮刻苦攻关,首次提出了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该技术作为我国迄今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被沿用至今,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一代天大人同样有这样的情怀——2014年的中国南海,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号”水下滑翔机通过了水深大于1500米海域测试,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剖面运动最多、工作深度最大等诸多纪录,一举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天大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奋斗不止:该校的精馏技术在国内化工行业的技术覆盖率占到80%以上,内燃机燃烧新技术引领着我国的柴油机技术发展,安全高效施工仿真技术为三峡、二滩等大型水利工程保驾护航。他们开发的技术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地塞米松磷酸钠产品战胜了法国罗素等国际竞争对手,占有50%海外市场和60%国内市场;木薯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实现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建成广西中粮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每年使农民增收约4.3亿元。

配合天津自贸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天津大学也在加快学科布局调整。航空航天研究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相继成立,被天大人“戏称”为“上天、下海、入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启动,不久前,天津大学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成立宣怀创业学院,政府、高校、企业出资33亿余元搭建旨在破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的“众创空间”平台……

天津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成为该校“卓越人才”的培养标准。2008年,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Master Level”级别专业认证,从此天大化工毕业生在全世界畅行无阻。在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中,天大学子两获金奖。

5年前,当天津大学新校区选址确定后,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如果沿着老校区旁边的卫津河蜿蜒南下,就到了23公里外的海河教育园区。卫津河在这里汇入海河,奔向大海。而在海河教育园内恰恰就有一个村子叫作北洋村。天大人更愿意相信,这个地理意义上的巧合,正暗合了天津大学文脉不断,精神永续。

120年,两个甲子的轮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大学满怀信心,向海而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天津大学:喜迎双甲子 再创新辉煌 下一篇:2016年四川高考音乐类专业成绩单领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