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天津大学共有五项科技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一项为第三完成单位)。
由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王静康院士主持完成的“粒子过程晶体产品分子组装与形态优化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系统研究了粒子过程晶体产品形态学特征, 建立了晶体形态优化方法学,解决了产品中晶形不唯一的国际难题,发明了分子组装与晶型优化技术。该专利技术成功应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帕罗西汀等十余种产品,建成17条精制生产线,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这些医药产品精制结晶新技术的突破,全面提高了这些重大医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及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提升了我国医药及精细化工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建工学院李忠献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轻轨与高架桥梁抗震与减震控制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围绕城市建设重大需求,系统开展城市轻轨与高架桥梁的抗震与减震控制研究及工程应用,建立了轻轨与高架桥梁抗震分析与智能减震控制方法、轻轨站桥结构抗震设计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及高架桥梁地震碰撞分析与防碰撞设计方法,发展了城市轻轨与高架桥梁抗震与减震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天津轻轨工程、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等重点工程中得到了直接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城市建设科技进步。
由建工学院练继建教授主持完成的“重大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安全理论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二滩、三峡、小湾、溪洛渡等重大工程设计或安全运行的需要,对各类重大泄流结构的高速水流-结构体系耦合动力安全的试验模拟、计算分析、优化设计和动态检测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创建了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安全理论体系,提出了一套先进的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为解决重大工程设计和安全运行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的技术支撑。
由建工学院余建星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交通运输工程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和风险控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及海洋石油工程结构优化、安全施工和维护的迫切需要,建立交通运输工程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开发基于定量风险评估的风险控制技术,提出考虑结构疲劳、腐蚀等因素的结构系统剩余受命预测方法。该成果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结构系统的设计和维护,避免平台或桥梁等坍塌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系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先后在海上油气开发、运输管道、桥梁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
此外,天津大学药学院高文远教授参与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该项目运用多学科综合的方法,开展了系统的保护性利用研究,提出了急需保护研究的五种中药资源类型的保护模式,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保护策略,推动了中药资源保护领域的进程,丰富了中药资源学科的内涵。天津大学的科研人员针对工业用量比较大的中药材采用生物反应器的方法进行大规模培养,直接获取其活性成分,从而避免了对野生药材的不断采挖,节约了大田栽培的土地、人力和物力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