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首届学生上了进入大学后“高大上”的第一堂“专业课”: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我校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何亚非为他们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关系学院今年4月成立,9月入读首批新生。何亚非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要职。现已出版《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风云论道》等著作。
何亚非的课程从四个方面展开:“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海丝”建设的主要亮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把握好的三对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何亚非指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倡导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新思想、新模式。”表现在:这是一种战略对接、共同发展、环环相扣,建立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全新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是一条超越历史,民族复兴走合作共赢的新路。
何亚非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亮点是要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加强国际的产能合作,尤其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而在这之中,华侨华人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重要支撑。他称,“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机会很多,前途无量。”
何亚非强调,“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一带”与“一路”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内”与“外”的关系。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何亚非认为,中国应该在全球化发展与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制定规则中塑造新的国际秩序,营造有利于中国长期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际体系;应该履行大国的责任,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制定公正、合理的“游戏规则”和全球治理机制体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建设命运共同体。他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性大国的责任。”
何亚非现场还与学生就中国经济、南海问题等互动交流。
校领导关一凡、朱琦环、徐西鹏,部分中层干部等听取报告。副校长曾路主持报告会。
当日,身为院长的何亚非还与国际关系研究院师生座谈交流。他听取了有关研究院近期重点工作、承担科研项目及2015级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本科招生情况等的汇报,充分肯定研究院的工作成绩,对研究院的发展及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何亚非强调了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和平台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如何将华侨华人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相结合进行指导。
校党委书记关一凡、副校长曾路出席座谈会并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和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第七和第八批挂职干部工作会议举行 下一篇:辽宁省直考区2015年10月职称计算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