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江苏 > 东大教授夫妻捐出积蓄100万助学,却舍不得装修住所

东大教授夫妻捐出积蓄100万助学,却舍不得装修住所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9-29

28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一对八旬夫妇陈善年、佘颖禾,将他们省吃俭用一辈子积攒下的100万元捐献给该校,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对我国核电创新感兴趣并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善年教授曾参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的研发设计。

一辈子省吃俭用

他们捐资百万助学,却舍不得装修住所

“今年,我们老两口都过了80岁,都正式成了‘80后’,今年也是我们老两口结婚50年。如果说今天我有所成绩的话,是因为当年的老师。所以,假如有能力的话,我希望能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9月26日过完80岁生日后,昨天,陈善年和老伴佘颖禾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将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积赞下的10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陈善年、佘颖禾核电安全与创新奖学金”。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老两口衣着简朴,陈善年穿一件藏青色衬衫,外罩一件布背心,老伴佘颖禾则穿一件黑色T恤,一条黑裤。

陈善年教授1935年出生于厦门,1952年考入厦门大学机械系,1953年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工作到2006年。与陈教授同年在东南大学毕业的老伴佘颖禾,1956年留学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归国后一直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事力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琴瑟和鸣的他们,年轻时是校园里最活跃的一群学生,陈善年加入了管弦乐队,受巴金《家》《春》《秋》小说的影响很大。佘颖禾加入了体操队,还会弹钢琴。热衷音乐的两人,都喜欢看《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100万元对于老两口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他们却坚持拿出来捐资助学,“我们家可能是宿舍楼里唯一没有装修的,很多人都劝我留着装修房子,但对我们来说,觉得没有必要,有张床睡就够了。”陈善年说,他和老伴、两个女儿提了这个想法后,家人表示支持。

他希望,能将这笔钱用于核电知识的科普,以及资助经济困难,但对核电的创新、安全有成就的学生和年轻教师。

一辈子科学研究

他曾参与研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

陈善年1962年曾有去苏联学习核动力工程的机会,但与一项神秘和特殊的使命不期而遇,因而改变了他的选择。“1962年,国防科工委找到我们,要为第一代核潜艇做反应堆传热和流体力学理论实验数据的研究,代号为‘09’工程。当时留苏的机会很宝贵,但这项技术对我们国家很重要,我就放弃了去苏联。”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1962-1967年,他和东大十几个师生成立了课题组,在实验室外拉起铁丝网“与世隔绝”,一度被同事们调侃为“动物园”。

陈善年平时上课、做科研,剩余的时间就钻进“动物园”做实验,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研究,“两个女儿也完全顾不上,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理解我。”陈善年说,当时,有关核潜艇反应堆的研究在我国是一片空白,也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用压水碓传递热量,在什么情况下流动阻力有多大,要传多少热量,这些都不知道。”更危险的是,科研人员还要经常做爆炸实验,不敢有丝毫马虎。

项目中,有项技术难点是需要制作能耐300-400帕大气压,流量2吨/每小时的阀门,但当时全国没有企业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全国最好的上海阀门厂也难以保证能生产出这样规格的阀门,而且一个阀门生产成本要1万元。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善年发现了南京青龙山附近的一家劳改工厂,跟对方谈妥后,他便天天跟同事扛着不锈钢圆柱,长途跋涉一次次运送。经过不间断的实验,阀门按要求成功制作完成,而生产成本也压缩到350元一个。陈善年说,科研人员为第一代核潜艇设计的反应堆在上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后,效果一直不错。去年,“09工程”解密,这段被尘封了半个世纪的秘密,终于可以向他人诉说。他也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再尽一份力。

28日下午,陈善年与东大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核电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每年颁发一次,由能源与环境学院确定奖助名额及金额,只要符合成绩优良、社会责任感强等相关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江苏酝酿将艺术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下一篇:南京一中学开发“男孩教育”帮助男生成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