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技术性扶老”如何体现现实价值?

“技术性扶老”如何体现现实价值?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9-21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期,淮南女大学生微博求助,称扶老遭讹寻找目击者。同时,蚌埠大学生计星胜冲下公交车急救昏迷老人,老人家属寻找他感谢。一正一反的两个个例让扶不扶、到底怎么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近日,芜湖一名女护士将自己扶老的视频上传微博,教大家如何在街头正确扶老人,受到众多网友点赞。(9月17日安徽商报)

扶老人的风险有多大?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概率。虽然,有很多新闻爆出扶老人被讹的惨痛教训,似乎扶老人就意味着被冤枉,至少在受众的解读中,存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但是,也有很多新闻,报道了扶老人之后得到社会各方肯定与褒奖的案例。当然,还存在这样的可能,很多扶老人被感谢的事情因为缺少新闻的反常性,被认为是正常的缺少新闻价值的普通事件,而没有被报道、被传播。所以,要确定扶老人到底有没有风险,有多大风险,还真是一件没有什么参考标准的事情。有人每次都扶,从来都没有被诬陷;而有人只扶了一次,就不幸中招。

当扶老人存在风险时,人们会自动放大这种风险,规避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所以,最常见的结果是,人们不会再去扶老人,即便他们心中也有想扶的动机。这种选择是一种正常反应,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基本心理。当扶老人存在被冤枉的风险时,不去扶至少意味着不会发生任何风险。特别是,有新闻曾经报道过,有人就是不信邪,去扶跌倒的老人,结果真的被诬陷的巧合。这种巧合让人觉得风险无处不在,不扶老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的心理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有老人骑电动车跌倒在水坑中,虽然路人看到了,但是没有及时扶起,直到3分钟后才有人伸出援手,可是老人还是不幸去世。

面对这种风险,技术性扶老似乎是破解困境的有效路径。既然人们心中还有想要扶老的善念,既然人们忌惮的是扶老人之后被讹,那么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化解这种风险,人们岂不是就可以放心地去做善事?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记录和传播扶人的经过和结果实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打开手机开始摄像,一切都可以尽收眼底。所以,只要掌握扶人时拍摄的技巧,诸如:拍什么,何时拍,拍多少,就可以顺利地记录扶老人的过程,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被讹的风险。那时,即便遇上一个讹人的老人,也可以拿事实说话,拿影像说话,让讹人的老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此看,技术性扶老可能是一个解决扶老人被讹的良方。当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存在。首先,人们是否愿意在道德上迈出这一步?虽然,技术性扶老可以降低被讹的风险,但是,人们依然可能放弃这种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因为风险或多或少还存在,技术性扶老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人们可能以哪怕只是内心的一种担心,而放弃扶老人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技术性扶老只是解决了还原真相的问题,当还原了真相之后,如何惩戒也决定了技术性扶老是否凑效。如果讹人的风险只是被道德谴责,那么想要讹人的老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讹人,反正被发现后也只是被道德谴责,而且还可以归因为倒地后失去意识和记忆。

扶老人的确是个技术活。但是,所谓技术活的一般内涵应该是,懂得医疗和救护的常识,对发生意外的老人进行正确救治。遗憾的是,因为扶人遭讹的问题存在,扶老人是个技术活的含义才被丰富。这种丰富是个无奈,当风险存在时仅仅是道德的引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丰富是个尝试,只是在尝试时不能陷入技术依赖,以为只要有了手机和摄像头扶老人如何避免被讹的难题便迎刃而解。技术性扶老只有伴随着道德的提升与诚信体系的建设,才能显示其实际的效果和价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第25任雷锋班班长毕万昌:扶起摔倒老人就... 下一篇:从“扶老人罗生门”看“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