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四川 > 成都武侯区2年内将建设16所

成都武侯区2年内将建设16所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9-10

未来几年,武侯区将有一大拨“新学校”陆续与区内市民见面。

该区计划投资8.8亿元,2年内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学校16所,预计新增学位12450个。

而根据武侯区学校建设的惯例,这些学校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都将按照建一所亮一所的模式,让学校的“一场一馆一池” 建设充分融入社区。

近年来,武侯区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通过加快学校规划建设,提升学校建设内涵,促进办学品质提升等方式,全面惠及民生需求,有力提升区域群众的幸福指数。

让娃娃们就近上好学 商圈规划让位幼儿园建设

2015年年初,看到家附近的碧云路上一个地块开始打围建幼儿园了,陈先生和家人的反应先是吃惊,后是高兴。吃惊在于“这里属于红牌楼商圈,可谓黄金口岸,寸土寸金,政府居然舍得拿来建幼儿园”,高兴自然在于,目前半岁的儿子过两年可以下楼走几步就能读幼儿园了。

按照规划,这里将修建一所碧云路幼儿园,设计办园规模9个教学班,可提供270个学位。计划明年投用。

在商圈规划和学校建设上纠结的地方政府并不少见,然而,在武侯区,学校规划建设是作为“政府一号工程”,其他工程为其让路是必须的。

为了全面落实学生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实现“就近入学”,在武侯区学校规划建设上,区委区政府定了“三个优先”:优先落实学校建设规划、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经费、学校建设项目优先拆迁和实施建设。这意味着,不仅在建设规划上,其他项目得给学校让路,在经费、建设进程上,学校建设也必须走在前头。

武侯区把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紧密衔接,在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城乡结合部、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中科学规划学校布点,优先保证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需求,实现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此外,在年度经费预算安排中,由财政将学校建设经费单列单支,并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在人大、政协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下实施,避免了因经费拖欠和不到位等情况而影响了学校建设的进度。

而在拆迁和建设过程中,武侯区委区政府把学校建设用地拆迁作为各部门、各街道的攻坚任务,实行“一把手”负责、问责机制,确保了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完成拆迁和开工建设。

家住簇桥高碑村的王宪光对此印象深刻,家附近的百草园中学、百草园小学迁建的场地都是早在周边配套和居住房拆迁之前就打围了。而朋友所在的武侯新城片区学校的建设更是先于周边配套小区和商业体开建。“规划和拆迁,给学校建设留出了时间差,看到周边有学校,我们家长的心也就放下了。” 王宪光说。

学校建一所亮一所 教育专家、建筑专家共同支招学校建设

“有学上” 还只是最基础的教育追求,学校的建设和景观设计也是育人的重要一环。要让学校建筑传递出文化,发挥其育人作用,还得在建筑设计上下大力气。

“我们内部有个‘建一所亮一所’的不成文规定”,武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侯区专门成立了武侯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迁建、大型改扩建项目及其他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和资本运作,按照“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招标、统一报建、统一核算、统一审计、统一结算和统一验收移交”的“七个统一”方式,全面实现学校建设“交钥匙工程”。

而为了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品质,武侯区委、区政府牵头引领、搭建共研平台,联席武侯区教育局、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规划设计部门对学校规划设计、风貌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磋商,充分听取学校对规划建设的意见建议,并选派骨干教师到教投公司全程参与校园建设工作,以同步打造学校校园文化,形成了一张张武侯教育“学院红”的标志性建筑名片。

2014年,武侯区投入700多万对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进行了风貌改造,融入了石室中学的文化元素和学校80年历史文化的“新校园”让所有的同学们都眼前一亮。

青瓦白墙的设计、文翁的塑像以及学校的校史墙、文化带也让很多学生寻回了名校的归属感。用一位老师的话说,“学校变了样,师生的风貌也完全不一样了”。

经2013年改建后的西北中学,蜀风汉韵的校园古朴时尚、精致大气,彰显了学校办学近90年历史的丰厚底蕴。高水平的数字化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厅、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设施完善先进;塑胶运动场、各类球场、体育馆、艺术楼等各种文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高规格的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保障设施齐备。

中心城区的学校都不可能面积太大,学校建筑空间的利用上,武侯区的学校也独具特色。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地面场管的多层设计都处处体现设计者对教育的用心。

金秋开学,晋阳小学迁入了位于晋吉西一街9号的新址,新校址占地28亩,可容纳58个教学班,3000多个学位。最让学生们喜欢的是学校餐厅的下沉式设计,能容纳2000人就餐的餐厅被安排在教学楼地下一层。为校园腾挪了更多的空间用于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打造。

教育规划融入城市发展

漂亮的学校也是社区的公共图书馆、音乐厅、体育馆

为了满足区内居民“上好学”的需求,按照以上的修建标准,近5年,武侯区已完成龙江路小学新城校区、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晋阳小学等10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7260个,其中幼儿园540个、小学4320个、初中2400个。

而按照规划,武侯区还计划投资8.8亿元,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学校16所,预计新增学位12450个。更好地满足区内居民的入学需求。

对于新建学校,在规划时,各区都会非常慎重,为了满足现在的入学高峰新建起的学校,将来生育高峰过了又怎么办?会不会出现很多空心学校,造成建筑浪费?

武侯区采用的办法是把学校建设融入到社区发展中。通过政府为主导统筹家、校、社区教育资源,实施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该区将学校规划建设定位为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体锻活动中心、文明传播中心,并形成了共建共享和资源开放新机制。区内漂亮的学校,平日里是学生们学习的乐园,而放学后就成为了社区居民学习、休闲、体锻的场所。

诸如武侯高中体育场、武侯实验中学体育馆目前都与社区建立了合作,成为社区共建共享的场馆。而磨子桥小学分校建立的开放书吧,社区居民都可参阅,让学校成为了激发家长学习欲,提升自我修养的场所。

根据规划,2016年前,武侯区还将在棕北中学西区学校扩建约1000座的音乐厅,在磨子桥小学分校扩建标准游泳池,场馆的扩建均面向全区学校和社区开放。真正让学校的“一场一馆一池”的工程建设融入社区,提升区域群众的文明素养和幸福指数。

学校更加现代化 “互联网+教育”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学校的建设也不仅仅是建楼,武侯区借助学校建设契机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在全区学校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学校光纤接入速度达到100M,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互联网录播教室15个,多媒体到班率和校园电视台建成率达到100%。

武侯高中目前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的课改实验,这项基于新兴技术的课程改革,把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做题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改变成了学生先学、老师后指导的模式。通过IPAD等教学工具,学生可以现在网络上下载微课,并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针对练习,通过学生的下载和答题情况,老师再在课堂上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提升了上课效率。

而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在软环境方面,武侯区也通过“卓越教师起步培养计划”、“ 骨干教师专题培养计划”、“学科领军人物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锻造一支理念先进、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武侯名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英语教材配磁带 小学新生家长愁 下一篇:四川成人高考10月24日开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