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河南 > 河南留守儿童样本调查:孩子,你在家乡还好么?

河南留守儿童样本调查:孩子,你在家乡还好么?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8-24

7月3日,社旗县留守儿童学校学生正在学习儿童安全读本。

编者按

6102.55万,是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其中我省有654.8万,居全国第二。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事关孩子自己的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继连续三天推出《2015留守娃千里探亲记》后,本报今日推出专题策划聚焦我省留守儿童。报道选取豫西、豫南、豫东三个地域,分别从学习、安全、心理三个维度对留守儿童进行近距离探访,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更多关注。③11

“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黄华说。“嗯、嗯、嗯……”在QQ视频前,14岁的黄少千不停地点头。

黄华和黄少千是一对父子,家住灵宝市西闫乡大字营村。黄华现在苏州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黄少千是灵宝市阳平镇第二中学八(2)班的学生。多年来,他们最频繁的感情交流,是通过QQ。

像千千万万留守儿童的父母亲一样,文化程度不高的黄华,本想通过背井离乡努力挣钱,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可现实是,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求学之路也不再艰难,但学习成绩却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

一道待解的难题

7月6日,阳平二中的视频聊天室比平时要热闹很多,多名学生正与远方的父母聊天。张允格老师说:“明天就放假了,又到了学生向家长汇报成绩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厚望,可现实却使他们开心不起来。张允格说,在学习上,留守儿童很少能进入班级前十名。留守和非留守女孩之间的成绩差异不是很明显,但男孩之间则非常显著,成绩落后的基本上都是留守男同学。

针对这样的状况,校长王普络说:“每一名留守儿童,学校都指定老师进行全方位帮扶。”

阳平二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颇具普遍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完成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了一道待解的难题。

一个成功的事例

对于这样的难题,父母是鞭长莫及,爷爷奶奶往往无能为力,老师的压力显然不小。

马赞丽是黄少千的班主任,在她的记忆中,小孩多少有些怕老师,小时候,老师声音一高,小伙伴们就“噤若寒蝉”了。

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同了。她发现,“像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传统说教根本没用”。其他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留守儿童贪玩、任性,叛逆心理强,自尊心也强,教育起来很费劲。

黄少千曾经让马赞丽非常头疼,“大错没有,贪玩、不爱学习之类的毛病可不少”。马赞丽开始尝试新方法。

八(2)班的卫生区是男厕所,是个脏累的活。“黄少千,你愿意帮老师打扫卫生吗?”马赞丽找到了黄少千,认定这孩子能干好这件事。

结果真如马赞丽所愿,黄少千把男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表扬、同学肯定,黄少千找到了自信。从此以后,他慢慢地变了,逐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了。

一名老教师的感慨

师资力量的匮乏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更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阳平镇横涧小学四年级的张攀龙眼里,张丽是一名“全能”老师,所有课程都是张老师一人教。

其实,这是学校的无奈之举。全校教职工总共才10人,班级就有6个,96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居多。为了便于全方位照顾留守儿童,每个老师都“包班”。

尽管都是“全能”老师,张丽和其他老师的差别却很大。她是一名代课老师,月工资只有1200元,而且一年只发10个月。57岁的老教师尚智平说:“张丽是在圆教师梦。要不然,这点工资能留住谁?”

这些年,学校的基础设施越来越“高大上”,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和文娱器材等丝毫不亚于城里的学校,但学校的老师却越来越少。

“能理解那些离开的老师。学校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一些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过来,怎能强求他们照顾这些学生。”尚智平说。

“家长重托大如天,学生安全重于山。”7月3日,穿过社旗县留守儿童学校的大门,只见迎面墙上挂着这样一幅大标语。

又到一年暑假时。因家长远离身边,暑假往往也是留守儿童危险事件高发期,溺水、车祸、触电、火灾、被侵害……留守儿童的安全谁来守护?

都有过危险的经历

“一下水感到脚够不到底,就慌了,开始乱扑腾。”该校七年级的李权说起去年暑假自己的一次落水遭遇,仍心有余悸。

李权今年13岁,家住社旗县太和镇保合庄。去年暑假的一天中午,他和4个小伙伴到村边的窑坑边洗澡。禁不住“诱惑”的他,明明不会游泳却还是下水了。幸好,慌乱之中,他被同去的孩子合力救了上来。

现在说起来后怕,但下水前他可是一点也不怕。“就是想下水玩玩。”李权说。

像他这样“胆大”的留守儿童在村里可不少。10岁的任恩强是李权的同学,他经常骑着电动车四处撒欢,甚至到村边的国道上跟小伙伴“赛车”,“我骑车还能带着我妹呢”,对自己“高超”车技有点小得意的他,对于“潜伏”在身边的危险“浑然不觉”。

这种“胆大”和“不觉”,让孩子们付出了各种代价。李权所在的班级有27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当记者问及他们生活中都遇到哪些“危险的事”时,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溺水、烧伤烫伤、被打、被动物咬伤抓伤、中毒、交通事故……27个学生都有过危险的经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其中割伤、烧伤烫伤、车祸、溺水等发生较多;留守儿童在校外遭受意外事故的比例远远高于校内。

一出校门父母就揪心

“湿毛巾捂口鼻、低头弯腰、快速下楼……”李权的班主任郭自连正指挥着孩子们有序远离“火灾现场”。第二天就放暑假了,学校特地举行了火灾逃生演练。

全校近1000名学生,95%都是留守儿童,校长王庆云坦言压力大:“晚上做梦常会梦到孩子们遭遇危险,经常半夜被惊醒。”

为了让家长放心,王庆云在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上没少下功夫:发放各种安全读物、每周两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每月三次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两次安全演练……

学校的努力没有白费。据了解,近五年,社旗县留守儿童学校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寄宿式学校,对学生管得严,孩子在学校,俺们更放心。”李权的妈妈在电话中担心地说,“马上要放暑假了,孩子一出校门,我的心就天天在‘嗓子眼’吊着。”

多撑几把“安全伞”

出了校门,这些孩子就像放飞的小鸟,自由得很。“他爸妈不在,我身体不好,也管不住他,一放假没老师管了,就到处疯跑。”提起孙子李权,年近80岁的奶奶无奈地说,儿子媳妇在广州一个鞋厂打工,每年只回家一两次,家里就剩下她和孙子相依为命。

虽说父母也会经常打电话,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们别去河里洗澡,不要打架等,然而,毕竟“天高皇帝远”,电话一挂,李权们就把父母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依然是“我行我素”。

为了弥补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缺失,县里也做了很多:“代理妈妈”对口帮扶、“儿童之家”提升服务、志愿服务关爱有加、“家校联谊”同心互动……

“社旗县有73万人,留守儿童超过5万人。”社旗县委书记余广东说,“孩子们的安全,我们责无旁贷。暑假期间,我们将组织更多人员,通过巡视危险区域、走访留守儿童、举办安全教育活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多撑几把‘安全伞’。”

杞县葛岗镇和寨小学留守儿童比重:50%

亲情太遥远 亲密变疏远

“亲爱的爸妈,你们已经好久没回家了。我常常梦到你们,梦到你们给我讲故事,带我去买玩具。可是,梦醒了,一切都没有了。你们啥时才能回来看我?我等着你们呢。”这是开封杞县葛岗镇和寨小学二年级的刘红写给在外务工父母的心里话。然而,这句心里话却不仅仅属于刘红,对于许多像她一样留守在农村的孩子而言,等待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状态,饱含希望,又浸满失望。

这么近,那么远

初见刘红时,她正从井里打水。水井到厨房,不过几十步,但她走得那样艰难,20多斤重的水桶几乎要将她坠倒。

8岁,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却异常瘦弱。说话时,细细的声音从小小的身体里发出来,让人更觉怜惜。刘红的父母很早就去南方务工,把她留给家里的奶奶。这一老一小彼此照顾,日子就在打水、养鸭、做各种家务中简单地度过。

在这样的日子中,等爸妈的电话成了小姑娘最期待的事。“每次听到爸妈的声音我都特别开心,有时觉得他们好近,可他们又真的好远。”小刘红去过父母所在的城市,印象里“特别热闹,到处是高楼和汽车”。

爸妈那边热闹的世界与自己这里孤独的世界隔着遥远的距离,小刘红无法穿越。因为缺乏关爱,长期心里压抑,有一阵子,她几乎不愿与任何人交流,成绩也一路下滑。

根据“上学路上”等公益组织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烦躁、孤独、闷闷不乐排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前三位,比例分别达到46%、39.8%和37.7%。而刘红的孤独感是留守儿童典型的心理问题之一。

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孤独是一种自我与外在世界的疏离,那么淡漠则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疏离。

“你想爸爸妈妈么?”“不想。”李强毫无感情地回答。这个答案出乎记者所料。

平常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李强和李明是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已有6年没有见过妈妈了,对妈妈的印象就定格在父母离异前的那段时间。而对在外务工、很少回家的爸爸也变得越来越陌生。

对兄弟俩来说,爸爸只是电话那头的那个声音和那句永远不变的“抽时间就回家看你们……”一年多来,从最初的兴奋到如今的麻木,孩子们早已习惯了爸爸始终无法“抽”出时间的事实。

和寨小学的陈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现有学生100余人,半数以上都是留守娃,周边学校的情况也都差不多。让陈校长更加忧虑的是,“这些孩子除了会出现情绪问题及人际交往障碍等之外,也更容易因缺乏监管而走上歧途”。

让“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

上课铃刚响,30多名学生已在操场上组好队。每队前摆着几张桌子,桌子间隔着一定距离。孩子们蒙上眼睛,一个接一个手拉手从桌子两边绕过去。

这是陈校长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一堂心理辅导课。“这种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树立协作观念,变得更加开朗主动。”他解释说。“什么都看不见就往前走让我很无助,但有了同学的帮助就能克服自己的恐惧,不再害怕。”刚参加完活动的一个孩子说。

自卑、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紧张、不爱分享心事……这些问题仍是许多留守儿童心底的痛。由于缺少倾诉渠道,一些小问题也成了他们成长中“迈不过去的坎儿”。

“心理辅导有助于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心态。”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朱性霞表示,但在她看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只是一方面,家庭所起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能及时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多陪伴孩子,很多心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些关爱就像阳光,持续不断照进去,就能融化孩子日渐冰封的心”。

●行动

关爱常在

我省留守儿童状况如何,社会对他们的关爱程度又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究竟有多少?“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6102.55万,我省为654.8万,占全国比例为10.73%,仅次于四川省的11.34%,位居全国第二位。”7月9日,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其实,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努力。我省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由省农民工办、省教育厅、省妇联、省民政厅等15个部门组成的河南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联合开展了“共享蓝天”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今年3月,推进全省关爱农村“三留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工作的协调机构——河南省关爱工作联席会议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群团协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格局。

随着近年来我省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同时全省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阳光童乐苑”等各种服务阵地11537个,已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建立了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南阳市开展“代理妈妈”18年来,吸引8000多个单位和个人加入;通许县实现机构专设、人员专配、经费专拨“三突破”,创造的“通许经验”在全国叫响……随着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改善。

同时,我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产业转移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出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这为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团圆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到省外务工的比例2012年为47.4%,2014年下降至39.0%,表明在我省产业就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向本地回流,“就业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

●对策

与子同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崔学华——

强化父母监护责任,尽量夫妇携子同行

应先在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等方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同时改变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方式,尽量做到“父行母留”,“夫妇携子同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周福林——

千方百计促本地就业

为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应进一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大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朱性霞——

建立长效心理帮扶和管护机制

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要建立长效心理帮扶和管护机制,对他们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教育指导。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冬梅——

国家配套政策应跟上

国家应进一步出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中考、高考制度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使更多农村儿童能够在父母身边成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郑州小升初:划片招生开始核查 看报箱查水... 下一篇:河南一本录取率全国倒数第六 京津沪列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