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中英教育对比中国真赢了吗?

中英教育对比中国真赢了吗?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8-21

在英国教育“向东走”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向西看”,学习西方教育重视个性与创造性,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bbc关于中英教师与学生pk的纪录片终于落下了帷幕。

三集纪录片,长达一个月的连续跟踪拍摄,尖锐的文化冲突与师生矛盾,一开始让许多外国观众对中国教师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中国式教育必败无疑。结果不出我所料,几位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学生在数学、科学和中文考试中不仅全面击败对手,而且每门课均超出10分。如果时间再长一些,很可能分数差距更大。

有人说,这是bbc策划的真人秀。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场东西方教育交流碰撞的试验,更希望真人秀激起一次关于教育的真拷问,以此为契机进行全民教育大讨论。我们尤其需要自我拷问:用什么评价教育的优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仅仅凭分数就能够评价教育的优劣吗?我认为分数只能够反映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评价教育的整体水平。分数的对比不能够评价一种教育方式的优劣,更不能用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孩子、一个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水平。

那么,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是看教师与学生能否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谓幸福,就是让师生双方都能享受课堂、享受教育带来的智慧挑战,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不断成长。所谓完整,就是让师生双方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不断成就自己,能把个性培育为特色,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学校就不能够首先关注分数,关注考试,关注文化课程,而应该更关注心灵的成长,关注个性的舒展,并为之提供更丰富多元、更生动有趣、更透彻深邃的课程体系。

其次,是看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在各行各业中既需要精英,也需要一般劳动者。而所有类型的人才共同的最根本基础是做人。新教育实验为此提出,最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长大成人以后,可以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科学是有人性的,财富是有汗水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再次,是看教育是否符合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任何教育都有自己根植的土壤。把中国的教育原封不动地拿到英国,或者把英国的教育简单照搬到中国,都会遭遇水土不服。无论把英国学生的散漫归因于他们的福利制度,还是把中国学生的高分归结于尊师重教,都是不够科学的。原因远比表象复杂得多。

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孙云晓写的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故事。其实,谁赢谁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借此反思我们的教育。借此思考,我们有哪些教育的传统需要保留和弘扬?哪些教育的弊端需要改正和抛弃?

由于上海连续在国际pisa测验上独占鳌头,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下决心学习中国教育的优点。在他们“向东走”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向西看”,学习西方教育重视个性与创造性,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在分数不如中国教师的情况下,英国的校长们依然认为,我们的教室里孩子“不像童年,更像是坐牢”,依然认为我们的教育“更像100年前英国的传统教育”,依然认为“16岁以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英国无疑比中国更有优势”,这些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值得我们反思。因为,在全世界都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满足于分数的暂时领先,一味地沾沾自喜,恐怕最后连分数的优势也是保不住的。

即使是纪录片,也难免在镜头的撷取中夸大中外教育的差异。真实世界里的教育趋势,是中国在向西走,从纪律走向民主,从灌输走向讨论;西方在向东走,注重自由和纪律结合,强调评价的引导和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只有东西方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才能有真正的好教育,才能实现人类教育的幸福完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解析美国高中生活为何吸引众多各国留学生 下一篇:美国社区大学整改政策 更多学生得到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