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校长:我们的产学研“破题”之旅
教师可用横向科研经费结余入股创办公司 占股比可达70%
4月22日,南京理工大学王晓锋校长在中国南京科技创业创新与重大项目洽谈会上,与南京市玄武区、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等共同签署了框架协议,由南理工牵头组建的智慧家庭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在南京市启动创建国家级智慧家庭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的大背景下,作为工信部部属高校,南理工再一次引领相关产业的源头技术创新。
在这之前,立足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南京理工大学已经建立了“纳米晶体材料”、“社会公共安全”、“先进民用爆破材料与安全技术”等6个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协调创新中心的建立,只是南京理工大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个缩影。
校长的“难题”
作为国防特色明显的国家重点大学校长,王晓锋遇到了一道难题。
在立足服务国防的同时,南理工的通用科研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的各类科技奖励1200余项, “十一五”期间,南理工获国家奖总数在江苏省高校中名列第一。学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但是同时,因为大多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南理工只有30%的老师能投入为区域经济服务中。江苏本地的综合性大学中,很多高校都有1000人左右能投入为区域经济的服务中。
人手只是别人的三分之一,校内成果还这么多,怎么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将这些高科技成果为区域经济服务,并且在服务中有所作为?
王晓锋校长开始了他的破题之旅。
将“手指”伸到全省各地
为了让那些躺在实验室的高科技成果能尽快找到婆家,王晓锋校长开始了他的全盘布局。因为他知道,要下好一盘棋,需要先布个好局。
从2008年起,南理工每年都会组织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挂职,这批队伍被称为博士团,他们不仅直接为地方提供技术服务,还向学校反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信息,成为校地沟通的桥梁。博士团一下乡,立刻成为各地竞相争抢的“香饽饽”。如今,南理工已经选派7批30余名优秀人才参加“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到地方挂职。3人担任团长,组建“教授科技服务支撑团”。组织多层次校地产学研对接,深化与地方、企业合作。
除了外派人员,还以学院为单位,与地方政府结对子,将南理工与地方、企业的合作由点扩充到面。沭阳市是全国知名的花卉盆景基地,有100余家花卉礼品、木制工艺品公司,由于这些企业缺乏艺术设计人才,生产的产品只能作为低端产品出口国外。后来,沭阳市和南理工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共建了南理工沭阳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研究院,学院多名专家和博士、硕士常驻沭阳,对花卉盆景和其他工艺品进行艺术再创作,大大提高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王晓锋校长说:“在技术更新不断加速的当今时代,新科研成果如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利用,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淘汰。”为此,南理工将科研合作的重心前移,在江苏省内进行产学研基地建设布局,在泰州、宿迁、南京高新区、常熟、连云港等地区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组成了一支从事技术转移、成果推广、企业孵化和技术股权的资本运作与管理的专业队伍,帮助专家转化科研成果。
随着校地合作走向深入,南理工与地方合作的新载体——研究院也应运而生。研究院不仅提供技术转移服务,还兼具人才培养功能。
“从教授、博士解决企业难题,到学院与地方结对子,再到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和研究院的成立,这样的全面布局,使得学校能第一时间了解地方需求,政企校多方团队作战高效解决技术难题,全面提高了学校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王晓锋说。
用政策激活师生的创新能量
完成了全面布局,王晓锋校长开始新的打算。大学里,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主力军。王晓锋校长决定从制度入手,推动广大师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创新创业,释放学校创新创业、服务发展的巨大能量。
“我们需要引导科研工作从单纯重视学术价值转向既重视学术价值又重视市场价值,根据市场需求、市场趋势开展科研活动。”为此,学校先后出台《科技型公司管理办法》,对师生创业实行“多予少取”政策,规定了“两个70%”:教师可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创办公司,占股比例最高可达70%;教师可用横向科研经费结余入股创办公司,占股比例最高可达70%。随后,又出台《鼓励师生依托产学研基地创新创业的暂行规定》,将教师在产学研基地的创业经历,与校内职称晋升、干部聘任、岗位聘任直接挂钩,这在南京高校中属于首次。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业热情。
氧化锆纤维是一种在航天、宝石炉、单晶炉和超高温电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超高温隔热材料。然而,由于氧化锆纤维的制备极其困难,被公认为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刘和义老师是南理工材料学博士,长期从事高性能氧化锆纤维制备技术的研究,申报发明专利6项,均已授权。有了成熟的技术,又具备了政策的东风。刘和义老师开始了创业。刘和义个人拥有18%的技术股权,与南京宇龙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市溧水县创办“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产品投产后,将可替代进口产品,达到年产100吨氧化锆纤维及制品的生产规模,预期可实现产值1.5亿元。
不断破题,让南理工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破局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在江苏省高校中对江苏地方经济的科技贡献度,南理工位列第二。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对高校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期待和要求,“这是技术转移的春天。”王晓锋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探索市场化机制,探索高校技术交易新模式,释放高校技术优势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目前,在设立国内首家专利超市的基础上,南理工正紧锣密鼓地建立南京高校技术(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这是国内首个高校技术交易平台将于今年下半年于南京市麒麟科技园正式建立。
“怎么服务好地方经济这道题,我一直在破,并且将一直继续。”王晓锋校长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大学毕业季成烧钱季 调查称“聚餐”最烧钱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书记郑吉春:校训要内化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