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才能让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生命力和创新力。2014年以来,我校党委坚持以服务师生群众为根本,积极采取六大措施,助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明确服务职责,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学校党委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在全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组织“连心”小分队开展干部集中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转发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高校“强基”工程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行领导干部“民情家访”和学生党员“百时奉献”志愿服务,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优化组织体系,扩大基层党组织服务覆盖。采取“建、联、挂、派”等组建模式,把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近年来学校新增教工党支部22个、学生党支部7个、退休职工党支部1个,进一步优化党支部设置,扩大服务覆盖。党委组织部和基层党组织顺应组织工作信息化发展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为党建工作开辟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延伸了党建工作手臂。学校率先在全省高校建立起全校党员“数字档案”,坚持建用结合,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建设;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员飞信、微信、QQ群、支部博客等信息化平台,开展新媒体党员教育,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2014年9月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群众订阅共产党微信、易信,目前全校已有2600余名新老党员、师生群众订阅使用,增加了获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思想理论的新途径。
三是建强服务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学校选优训强以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组织员、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注重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2014年,学校选拔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任非处级二级党委(党总支)委员,配强二级党委(党总支)班子。加强党务干部业务培训,选派14名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省委教育工委党校轮训,举办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23期。严格落实“双严双优”制度,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校各二级党委(党总支)组建了2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了12个党员服务中心(站),广泛开展义诊、助学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达2300余人次,服务群众14000余人次,收到群众表扬信74封、锦旗2面。
四是创新服务载体,打造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学校广泛开展“三联二访促发展”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同师生群众的联系沟通。扎实推进“连心”工程,充分发挥知识、人才、科研和技术的优势,开展博士服务团下基层、送医送药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科技扶贫等活动主题,成立了4支“连心”小分队,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开展活动,全年下基层服务党员干部累计262人次,为学校扶贫点会昌县小密乡罗田村办好事、实事13件,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义诊8次,排除化解矛盾、纠纷7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2户,撰写民情日记60篇,争取校外资金300余万元,帮扶资金(物资)12.58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上级组织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五是加强服务保障,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基础。学校十分重视党建经费投入,每年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划拔党员活动经费,并实现逐年增长;设立了党建研究、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建设、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等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为党建工作“强筋壮骨”。每年开展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建设与评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切实加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及实践基地等阵地建设。学校现有全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4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1个,校级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建设点14个。
六是扶持党建研究,推动基层党建服务创新。学校党委坚持以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党建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每年开展校级党建课题申报评选,鼓励基层党组织培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近三年来,全校共立项校级基层党建研究项目66项,下达项目经费13.64万元。仅2014年一年,立项校级党建课题29项,下达项目经费7.8万元。学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初见成效,逐渐形成了“双挂一导”、“成长导生制”等一批具有赣医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并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推广型项目、典型示范型项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