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来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个只有成龙、李连杰和炸酱面的国家。”来自韩国的宣晗彬说。同样困惑的还有巴基斯坦的马素德:“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中国,我却‘看’不到中国文化。”他在牛仔裤堆里努力搜寻着旗袍的影子,想学套中国功夫却苦于找不到老师,日常生活里更多的情景是文化碰撞带来的尴尬和误会,他渴望深入了解,也充满质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文化专题》课程是留学生必修课,每学期有300余位留学生学习,分2个班级授课。这些留学生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有限。“把中国文化课堂打造成为一个鲜活、灵动的体验式的教学平台,对于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和弘扬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思政部授课教师赵崔莉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周三的一个下午,《中国文化专题》课程照例进行,一点半刚过,上课学生陆续坐满教室,赵崔莉今日的授课内容是中国茶与酒文化。
伴随着古筝悠扬,一段中国茶艺的视频吸引了在座学生的兴趣,喧闹的课堂逐渐安静下来。画面里,从选茗、择水,到烹茶、茶具艺术,茶艺师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接着,有韩国学生主动上台演示倒茶过程,捏着兰花指造型的他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在几位同伴连蒙带猜、指手画脚的协助下,他终于完成整个过程,下台时已经满头大汗,又回头朝视频中女子拱了拱手。
为了寻找共鸣,赵崔莉邀请了一位法国女生一同探讨茶叶,女生欣然讲述起幼时家中购置茶叶的琐事,赵一一问询细节,并与中国茶叶做了详细比对;当女生说起法国特有的加味茶,赵也不甘示弱,卖力地描述起自己安徽老家的祁门红茶。
“赵崔莉老师采用的体验式教学法与思政部进行的思政课和文化通史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和要求具有一致性。”思政部主任李景瑜说。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李景瑜主任看来,针对留学生的文化专题体验式教学,通过情景展示来表达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体验,非常有效,也能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韩剧、日剧、宝莱坞大片的第一放映室
拍摄微电影是留学生喜爱的教学展示形式。古都新貌和文化魅力常常在留学生的镜头下散发出别致的美感:当身材高大的外国小伙子出现在胡同深处,与一位中国老人进行棋盘对弈时;当老北京布鞋店里,金发碧眼们用着不太流利的中文夹杂着英文,与店主讨价还价时;当外国宾客出现在文房四宝前采访民间艺人,探寻毛笔种类和制作时,不同文化的碰撞,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韩国留学生梁大圆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中国、日本、韩国的恋爱方式》中,三对不同国家的恋人“谈起恋爱”。影片着眼于生活细节,展现了不同文化、不同阶段下爱情的变化。类似送礼物或是联系不上恋人的情境,则让观看的同学仿佛置身于中、日、韩剧任意切换模式,不时捧腹大笑。
另一组拍摄的《留学生的北京生活》更像是一部印度宝莱坞的巨献,歌舞气息很浓,体现出留学生张扬的个性。故事围绕一个男留学生初次来到北京,通过中介公司找住房、去饭店点菜不识中文菜名的尴尬,去教师上课以及借宿学习回到住宿的路上场景。男留学生一路上在优美的旋律中、拿着摄像机自拍,脚步欢快、舞蹈奔放、笑容开朗,校园美景不断交替,组员大秀集体舞,展现着留学生在北京的歌舞青春。
逐渐地,从地铁文化到广告市场,从企业精神到民族传承,《中国文化专题》的课堂上,留学生们开始由“找不同”到“找原因”。“我们需要有理解和包容的心态,认可彼此的差异,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韩国学生宣晗彬在一次作业中总结道。
“我常教他们,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在赵崔莉看来,文化差异并不是问题,课堂教学中“独立思考”和“自我体验”是关键所在。有了气氛和态度,知识才容易内化和深化,而非一种强迫或负担。
难忘的课堂婚礼
留学生们至今难忘去年那日的课堂,宁远528教室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婚礼教堂,彩色的气球布置在黑板和阶梯教室的中间主路上,学生们皆穿上笔挺的西装和晚礼服,精心化妆。这是一个标准的国际婚礼,法国的牧师操着流利的英语,热情洋溢地主持婚礼;哈萨克斯坦的新娘和阿富汗的新郎互念誓词,交换戒指;韩国的礼仪小姐手捧鲜花,印度尼西亚的伴娘献声现场。
这是一节期中展示课,全班被分为14个小组,按照要求采取灵活手法展示各国文化。
坐在讲台下面的同学们激动地拿起手机拍着照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体验式教学的宗旨,“这是情景推动的力量,你自然地融入学习,各种感官自然地参与,就像打游戏、看电影、聊天一样轻松。”赵崔莉说。
回忆起整个筹备过程,组长林君美笑言“紧张而刺激”。不料原本计划研究的选题与其他小组的相重复,为了吸引观众和老师,组员多方讨论,几经变更,最终才确定了中西方婚礼这一主题,并创新了展示形式。与此同时,准备时间仓促、成员行程协调困难、道具器材不足……面对诸多挑战,组员皆一一克服,力求一场完美的演出。
事实上,由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差悬殊,文化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前通过大量、细致的个案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才能编排分组。
“去之前,我们无法想象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伙伴能够一起和谐相处甚至玩耍。”任周永带领着他的小组刚从香山回来,为了拍摄期中作业,全组特地腾出一天的时间前往参观,每人都带了各自国家的美食共同分享,缓解爬山的疲劳。一路走来,组员们除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同学、陌生人以及不同文化的人相处合作,并且解决矛盾。“这种体验是非常丰富、深刻并且难忘的。”任周永说道。
“可惜这不是中文”
赵崔莉办公室的柜子里留存着上过这堂课的每位学生的作业手稿、论文乃至花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的是她的课堂手记。“水至柔而无坚不摧”,思政部的课改计划稳步推行着,精心打造着这个特殊的文化课堂。
留学生从这里走出去,活跃在更大的舞台上,做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朝鲜姑娘蔡敬玲为组长拍摄了《十三式太极》,展示有上千年文化的太极拳的起源、打法、好处。还有留学生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古典舞蹈。一幕幕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被搬上留学生讲台,《中国文化专题》课程成功搭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和语言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中文’在我们的语系中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是看着新鲜又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来自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在一次分享中,谈及法国读书的一次经历,试卷略难,旁边同学便嘟囔道“C’ESTDUCHINOIS”(这简直是中文!)。“我当时听到后非常不舒服,话中有话地回了一句,‘可惜这不是中文’。”
借助《中国文化专题》这堂课,叶卡捷琳娜真正触碰到了中国文化和不为外人所知的风土人情,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她对于中国有了更深的热爱。在她看来,一个学期的学习远远不够,中国文化的魅力需要深入了解和细细品味,体验之旅,未完待续。
■声音
这门课对于留学生理解中国文化非常有用,课堂的组织也非常有趣。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比如说让他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各种具体活动,可以深入到课程的学习情境中。
——思政部主任 李景瑜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期中考试的考察形式,我是第二组的组长,带着14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们去爬香山,之前我们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文化差异,但是通过爬山的过程,后来真的变成像一个国家的朋友一样了。
——2014级经贸学院留学生任周永
通过这个课堂,我学习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中国文化,我可以和朋友们更多的交流我们在课上学的文化,也互相交换我们了解学习到的不一样的中国文化,如果老师也可以多多教我一些中国现在的流行用语就更好了,例如“萌萌哒”、“有钱任性”、“你是我的小苹果”。
——2013级中文学院留学生崔允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全院上下 团结一致 群策群力 苦干实干奋... 下一篇:“全国就业工作50强”评估专家组即将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