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51名农大学生与习近平的故事

51名农大学生与习近平的故事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7-08

编者按:32年前,时任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给51名正定籍农大在校生写信,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准备为祖国的四化建设竭智尽力。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国青年报》分别于5月4日、6日以《返乡“天之骄子” 完美人生答卷》、《受益“人才经” 今朝“树成荫”》为题,刊发长篇通讯。报道这些农大毕业生在习近平同志的鼓励下,30多年如一日,默默在平凡岗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用他们的青春韶华绘就了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美人生画卷。他们有志向、有抱负,不抱怨、不放弃,紧随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在实践中成长,在实干中成才。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选择怎样的发展舞台,只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就会有真正出彩的人生。春去夏至,如今校园里又将迎来一个毕业季,众多农大学子们将面临重要的人生抉择。看着30多年前的场景,重温30年前毕业的师哥师姐们的成长历程,我们又作何思考和实践?

习近平同志给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的信

河北农大全体正定籍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作为在你们家乡任职的县委书记,过去对你们一直关心未及,深感抱歉,望得到谅解。

我想,当同学们课余饭后,晨明夜静之时,一定非常挂念家乡。这里我想高兴地向大家报告,今年以来,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建设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预算,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可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工业总产值可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五点七……目前,我县的经济工作已经逐步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机构改革等其它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可以说,依靠党的政策,一个政通人和、百业欣欣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困难,有阻力,有缺陷,不可能尽随人意。特别是在农村,文化落后、科技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陈旧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要改变这一切,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虽然 “科技热”的浪潮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人才更不足啊!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可以说,家乡的四十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

古人“十年寒窗”,是为了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套陈腐的观念,当然为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不齿。相信同学们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都有着奋发图强、献身四化的远大志向,一定是不会辜负这“黄金时代”的宝贵时光的。

祝同学们学业顺利!

你们的同志

习近平

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给习近平同志的信

习近平同志:

您好!

您的信我们收到了。您的信代表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对我们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的关怀。

收到信后,我们争相传阅。不仅正定籍的同学迫切地想看到此信,其它同学也想了解信的内容。他们说:“别看信是写给来自正定的同学,我们看后也倍感亲切。”我们正定同学读着来信,仿佛看到了家乡人民满怀期望的双眼,仿佛听到了家乡人民的字字千钧的嘱托。

此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大家下定决心,努力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决不辜负您和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为建设祖国,振兴河北,改变家乡的面貌作好一切准备。

我们是正定人民的儿女,多么盼望正定县城乡的日益繁荣啊!当我们看到了全县今年经济状况的可喜数字,我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从正定看河北,看全国,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已开花结果,我们的祖国大有希望。我们农大学生人人信心百倍地盼望早日投入到四化建设中去。

近平同志,河北农大有农学、农经、农机、牧医、植保、园艺、水利等系别,我们正定籍五十一名同学遍及各个专业。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面还很窄,但是,如果咱县生产在农艺、农技及农经管理等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与您们一起研究,或者利用在校的有利条件请老师帮助解决。

近平同志,河北大学的几个正定籍同学星期天来到我校,看到了您的来信,也很受鼓舞,他们激情满怀,把这个好消息带回了河北大学。

近平同志,请转告正定县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请他们放心,我们一定用优异的成绩和模范的行动对他们的期望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河北农大正定籍的全体同学

返乡“天之骄子” 完美人生答卷

——河北农大51名正定籍大学生30年基层成长纪事(上)

本报记者 樊江涛 《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04日 01 版)

早在31年前,还在河北农业大学读书的51名正定籍大学生,便成为本报报道的新闻人物。

1984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在2版头条位置以《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为题,报道了这51名大学生与家乡县委主要领导通信的新闻。

1983年12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信中告诉他们:“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

他们在回信中表示:“我们一定用优异的成绩和模范的行动,对正定县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的期待,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之后,作为河北农大1984届至1987届大学生,他们陆续毕业,其中有26人回到正定——如同田野结出果实,重又化作种子播向大地。

他们每个人的职业轨迹各不相同:有的成为国家级首席专家,有的做了农民信赖的庄稼医生,还有的在基层中学一干多年……

30年后,在基层“土生土长”的他们,依旧“土气”难脱。

腕 儿

李润需被同事公认为业内的“腕儿”,这不仅因为她的名字经常同一连串专业技术头衔一起出现,在年轻同事看来,她的厉害之处更在于:从基层上报的浩如烟海的数字中,她总能一眼就看出隐藏其间的“猫儿腻”。

比如,李润需知道韭菜灰霉病是种温室病害,不应发生在8月;比如,她深知专门祸害茄子的茶黄螨只有在显微镜下才会“现形”,因而只能统计“被害率”,不可能得出“百株多少头”的数字……这是一位在基层历练过的“腕儿”。

但上世纪80年代,作为正定县农业局恢复高考后分配来的首个植保专业本科生,她到基层工作,可谓颇多曲折。

李润需先被分到石家庄地区,地区植保站挑选了几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儿,她则被分回正定县植保站;县植保站的老站长,见到她这个新分来的女大学生,也只勉强撂下一句话:先试用一个月吧。

当时,在很多农村出身的老技术员眼中,父母均是教师的李润需是个不折不扣的“娇小姐”——皮肤白皙的她身高足有1米7,但体重就90来斤。

就在被质疑中,这个长着两条大长腿的姑娘,走村串社干起了农业技术员。因为下乡需要,父亲给她买了辆龙凤牌“二六”自行车,植保站则给她发了块塑料布。

谁知头一回下乡做植保调查,李润需就一个人被“扔”到了村里——生平第一次骑40里自行车,累得实在骑不回县城的她,只得狼狈地在老乡家借宿一晚。

至于植保站为啥发块塑料布,等她到田间地头监控病虫害时,自己就找到了答案:往腰里一围,遮住大长腿,免得露水把裤子打湿;有时雨水也会不期而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将塑料布顶到头上,还能应应急。

一个月试用期很快就到了,没人再提“娇小姐”的事。

往返80里路,对李润需来说不再是什么难事。有时到紧邻正定的石家庄市区开会,她还会骑上丈夫的“二八”加重自行车——开完会顺道把发的农药、种子带回来。

1991年,李润需离开正定也正是因为石家庄市植保站急需了解基层的技术员。2000年,曾被质疑干不了“植保”的她更是当上了石家庄市植保站站长。

在正定县农业技术领域一干30年的仝建伟,是比李润需晚一届的校友。科研院所“下来的”大专家给农民授课,他这个正定首席小麦专家也没少陪同。

土壤、植保、栽培技术、肥料……大专家面对农民“连珠炮”似的提问,有时都难以招架,仝建伟这个正定县“首席”则透着自信。“不敢说100%能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也就解决个95%吧。”在他看来,“在某一领域,专家肯定研究得深,但我们的特长在‘杂’。”

常有人请仝建伟帮忙向农民推荐小麦良种,他只要拿眼瞄一下,就能知道在正定能不能推广。

“这个品种每个穗40来个粒儿,一亩地有30来万个穗儿。”他随手拿起办公室角落里的一株干枯的麦苗便告诉记者,穗儿大,需要积温高,成熟晚,不适合正定,“我们正定的高产典型是每穗30来个粒儿,一亩地有50多万个穗儿。”

因为隔三差五就在县电视台为大家解疑释惑,仝建伟在街边吃小吃时,常会被邻桌的农民认出来。每当此时,他就会幸福感“爆棚”——因为在农民眼中,他绝对是让人信服的专家“大腕儿”。

官 儿

重访当年河北农大的这51名正定籍同学,不难发现:与“高产”各级首席专家形成较大反差的是,目前他们中“官儿”最大的仅有一位正厅级。

仕途发展,对这些当年奇缺的“天之骄子”,非不能也,实不求也。

李润需毕业时,曾拒绝出任南楼乡妇联主任;1984年毕业的仝建伟,也坚决不干新城铺乡的团委书记。

当时敢于对组织安排表达异议,并非对岗位“挑肥拣瘦”,目的绝对单纯:就想一心搞专业。这个理由,最终也得到了组织上的理解和支持。

1986年,同样学植保专业的王金凤,毕业一到正定县植保站,就参与研究课题“利用灰色理论模糊数学测报病虫害”。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她,1987年被调往南牛乡担任团委书记。

群团工作也需要人才来做,但对专业,王金凤依然感到不舍。

她将自己内心的困惑向植保站老领导倾吐,当时担任县人大代表的老领导,也为此向县人大反映,甚至还投书当地期刊《女子世界》为她呼吁。

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波澜,甚至县委组织部门出面专门给王金凤做工作。

1990年,担任南牛乡主管农业的科技副乡长后,王金凤总算干回“专业”。那几年,她带领当地农民在全乡推广烟草种植。仅此一项收入,就占据了乡财政的半壁江山。如今,王金凤已是正定县农牧局纪检书记。

当年河北农大51名正定籍毕业生中回家乡工作的26人,目前在正定工作的大都和王金凤一样,在当地农业、林业、畜牧等各部门一线独当一面。

“当年基层太缺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了,特别是像我们这些经过基层历练的——想不当‘官儿’都难。”其中一位“一不留神”当了官儿的毕业生,笑着向记者自我解嘲。

1984年毕业后到正定县科委工作,从县里到区里,肖玉良30多年来可谓在基层一路“摸爬滚打”。这位石家庄市裕华区委宣传部部长,当年在基层工作时留下的“段子”,至今仍不时被同事提及。

有工作人员对上门做工作“挠头”,便对肖玉良强调:他家的狗咬我怎么办?他便头也不抬地“支招”:那就带上把铁锨!

而今,他们脸上的青涩早已褪去,当年基层历练给“为官”风格打上的烙印,却难抹去。

正定县委办公室主任祁立广是河北农大1985届园艺系毕业生,他认为自己8年乡镇工作练就的最大本事就是:接得住农民发出的信息。

当年闲谈中,一位农民看似无意的一句“这工作也没啥难干的”,让祁立广这位北早现乡党委书记为有名的“乱村”找到了合适当家人。

如今已是河北省农业厅总兽医师的冯雪领,每每谋划一项工作时,还会习惯性地问自己:这样的工作设计能在正定县畜牧局“落地”吗?更基层的乡镇畜牧站呢?

他笑称,这是1985年从河北农大毕业后,在正定畜牧局工作两年落下的“病根儿”。

范儿

采访仝建伟时,这位正定县首席小麦专家不停地捋袖子看表。“有农民等着我下乡看麦子呢!”语气略带不满。见没有“放”他走的意思,内心着急的他便不时拽起裤管儿,露出一双蒙着厚厚尘土的黑皮鞋。

采访结束后,他一边锁着办公室的门,一边对记者解释:“我得快去传达室看看,捎过来的麦种可别被人拎走喽!”扔下记者,他一口气“咚咚咚”冲下楼去。

同行的正定县工作人员都被逗乐了——“这才是真正的专家‘范儿’。”

仝建伟的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更是“牛人”一个。

在参观新疆一家大型屠宰场时,曹兵海曾指着一头刚被宰杀的牛对屠宰场老板断言:这头牛没喂好,去年两次该喂草料时都没给足。

老板不信,转身问养牛人。养牛人回答:前一年当地干旱,玉米都旱死了,的确缺草料。

迎着老板和同行者投来的敬佩目光,曹兵海微微一笑:牛身上能赚钱的有110块肉,哪个月草没吃好,相应的肉都会有反映。

作为我国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这位“牛人”曾到日本喝过十几年“洋墨水”,但和他的同门师兄一样,至今“土气”难脱。

2008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办公室要求每个体系上报本体系任务书,曹兵海专门为此写了一封公开信。

他在信中直接将“‘分子’技术等这些好听不好用,外行听了新鲜、官员爱听、农民不用的技术”称为“‘驴粪蛋子’技术”,而且公开表示:“我们肉牛体系在任务书上至少在这一界一律不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只拿来实际应用,也就是进行实用性研究!”

他反对把“驴粪蛋子”技术写进任务的原因很简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就是要根据产业需求来搞研究。“如果农民或养殖场不用这些技术,说明产业目前还不需要,还不具备产业经济价值。”

这位“首席”还在信中“霸气”地写道:“肉牛体系不需要‘自娱自乐的技术’,而急需产业需要的实用技术。”

这封火力十足的公开信发出后,有人委婉地表示:话别说得太“实在”!而曹兵海只是报以“呵呵”。

1984年,家乡正定曾邀请还在读大四的曹兵海和同学利用暑假回县搞社会实践。在他印象中,当时年轻的县委书记在动员会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把调研报告写得“实实在在”——不要写赞美的话,多写政府部门没掌握的情况和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而在此之前的1983年年底,这位县委书记在写给他们的信中,谈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时曾表示:“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这些掌握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32年已过,曹兵海和同学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那封手写书信的落款——“你们的同志习近平”。

受益“人才经” 今朝“树成荫”

——河北农大51名正定籍大学生30年基层成长纪事(下)

本报记者 樊江涛 《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06日 01 版)

河北农大51名正定籍同学与习近平总书记“结缘”,是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

那时,习近平曾与这51名青年通信,当面座谈,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更多的时候,这些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则成为这位年轻县委书记在家乡工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1985年习近平离开正定时,他大力倡导“人才经”所集聚的人才效应才刚刚开始释放,而这51名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其中不少人还在校园。

30年后,当时陆续回乡工作的26名大学生,如今大都在当地农业、畜牧、林业等一线部门独当一面;放眼全国,他们中更是陆续走出了多位石家庄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顶级专家“大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所栽之树,后人已然乘凉。

“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

1983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就读于河北农大农机系的肖玉良和几名同学步行到保定火车站去接吕玉兰。

这年9月,新学年开始后,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吕玉兰来到河北农大农经系学习。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她,受邀参加了该校正定籍同学的聚会。

那天,从石家庄返校的吕玉兰请大家到路边的饭铺坐下,为大家点了包子后,自己却从书包里拿出自带的馒头、咸菜。这位县委副书记一边大口地把馒头和咸菜送进嘴里,一边兴奋地宣布: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托她给大家捎来了一封信。

现任石家庄裕华区委宣传部部长的肖玉良每每忆及此事,总感到30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

在那封写给正定籍大学生的信中,这年7月开始担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很高兴地向大家报告,目前我县的经济工作已经逐步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机构改革等其他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注:本报1984年3月13日曾在2版头条报道《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

当年分管文教卫生工作的正定县副县长何玉记得,1982年,正是由于习近平、吕玉兰两位县委副书记多方反映,引起上级部门重视,并经过调查,才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正定开始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

而在此前,国家给正定制定了较高的粮食征购任务,经常是农民交完征购粮,剩下的自己就不够吃了;而县里为了维护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的“面子”,片面追求粮食高产,“踩”棉花,挤油料,压瓜果,砍副业。习近平当时刚到正定工作不久,就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问题,县委主要领导为此还担心对其造成不好影响。“但习近平表示,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你们不用担心。”何玉回忆说。

随着粮食征购任务下调,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习近平便开始带领大家大胆改革:冲破“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他当时提出,适当压缩粮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多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棉花、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

但随着正定县种养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农业人才捉襟见肘的矛盾愈发凸显。

在写给这些素未谋面的大学生的信中,习近平将正定当时面临的这一难题实言相告:“我们的工作还有困难、有阻力、有缺陷,不可能尽随人意,特别是在农村,文化落后、科技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陈旧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习近平对这些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表示:“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

“这些可绝不是套话、空话、客气话。”30年前的这封信如今读来,已经78岁的何玉依旧感慨,“这是从当时正定实际出发的真话、实话、知心话。”

接到来信几天后,51名大学生经过讨论,由肖玉良执笔给习近平写了回信。

针对县里农业人才缺乏的困难,他们特别提出:“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面还很窄,但是如果咱县生产在农艺、农技及农经管理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您们一起研究,或者利用在校的有利条件,请老师帮助解决。”

果然,小客村的农民此后不久就向河北农大发出了求助信息。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定小客村种植的苹果树树龄已经十几年了,正处于盛果期,但果树一个劲儿疯长,就是不怎么结果。接到求助后,经园艺系师生出手一修剪,来年果树便果实累累。

当时,他们的到来把教育局长、农业局长美坏了

1984年,仝建伟填报毕业分配志愿时首选邯郸地区。对这个选择,他理由简单:邯郸蔬菜种植搞得好,而他正是河北农大园艺系蔬菜专业的高材生。

分配结果揭晓,却事与愿违,仝建伟被分到了邢台地区,令他沮丧的是,这意味着要和自己钟爱的蔬菜专业告别。仝建伟不甘心,决定为了蔬菜博一把:去不成邯郸,就回石家庄地区搞蔬菜。

得知仝建伟的想法,邢台地区的工作人员也没为难他:调走可以,只要有人先接收,我们就放人。仝建伟兴冲冲地赶到石家庄,石家庄地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欢迎,但接收可以,前提是邢台先放人。

此后,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便在两个地区之间来回奔波,双方却像比赛似的,谁都不肯先开“绿灯”。

一同分配的同学都报到上班了,仝建伟的工作却悬而未决。眼看9月已过,10月初,在石家庄地区召开的人才交流会上,事情终于出现转机。

得知仝建伟为了搞蔬菜想回石家庄地区工作,赶来参会的正定县人事局工作人员乐了:县里正在开发商品菜基地,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接过他递来的表格看了看,“啪”一个大章盖下去——“我们接收了!”

“5分钟都不到,幸福来得太突然!”30多年后的今天,仝建伟用这句俏皮话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而当年习近平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的受益者,又何止仝建伟一人。

曾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志敏记得,习近平在正定时要求大家,对待人才要围绕“看、用、养、招”四个字来做文章: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

正定县畜牧水产中心主任朱思杰回忆,当时在河北农大,正定县破格录用岸下村农民黄春生为国家干部的“新闻”,就在他和同学中传为“美谈”——黄春生因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优种“冀棉2号”,被正定评为助理农艺师,并安排到县农科站工作。

1984年3月,面临毕业分配的肖玉良给习近平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希望回到家乡工作的愿望。

几天后,这位农村大学生就收到了县委书记的亲笔回信。

在这封写于当年3月31日的书信中,习近平写道:“肖玉良同学,你迫切希望毕业以后回正定工作的心情我是充分理解的,我们热烈欢迎你们回到家乡来,为振兴正定,实现正定的经济起飞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学生到正定来工作。当然,其中也包括你们在内……”

正是这样的温暖,让当年毕业分配时的正定籍大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回正定。1983年和习近平通信的河北农大51名同学中,就有26人先后回乡工作。

“当时可把教育局长、农业局长们美坏喽!”何玉笑着感叹:那时基层多缺大学生啊!

农机系肖玉良、植保系崔际良二人1984年到正定农业技术中学报到时,这所新成立不久的农业中学竟没有一位学农的科班教师;王俊杰和王金凤是河北农大植保系1986届的同学,他们一个是恢复高考后正定东咬村的首个大学生,一个是北王庄村的首个大学生,毕业后两人又一同被分配到正定县植保站。

河北农大这26位毕业生大多是所到部门分到的首位大学生,他们所学更是涵盖了农学、农经、农机、牧医、植保、园艺等各个专业。

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分配后,由于当时正定农业技术中学没有开设农机专业课程,肖玉良1984年先是在学校打了几个月“杂”,接着又勉强教了几个月体育课。这位农机专业的本科生为没有施展所学的舞台而烦闷。

一同毕业的同学将他的苦恼反映给了县委领导。可当时想要调整工作岗位,并非易事。由于基层师资普遍紧张,地区教育部门对分配的大学生只进不出几乎成了“铁律”。

但事情在1985年的一天突然有了转机——他被通知到县科委报到。报到后不久,他才从吕玉兰那里得知:为了他的工作,习近平曾再三跟有关部门强调,要合理分配使用大学生,贯彻学以致用。

而在他接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通知前,习近平同志已离开正定,远赴厦门任职。

旧事重提,肖玉良感慨依旧:习近平同志当年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绝不仅仅是出于“为官一任”。

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一直紧抓改善办学条件。王志敏记得,那些年正定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实在没钱。为了帮助北贾村改善办学条件,习近平甚至自掏腰包,捐出了200元。“那可是当时他3个月的工资。”

2013年,习近平到北京庆丰包子铺用餐,引发媒体聚焦、网友热议。对此,肖玉良和当年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却“得意”地表示:“早在29年前,习大大还亲自请我们吃过包子嘞!”

1984年暑假,正定县有关部门邀请所有正定籍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回乡搞社会实践。总结会后,习近平和大学生一起共进午餐,吃的就是包子。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清楚地记得,刚过而立之年的县委书记和他们一同吃包子时,气氛热烈。如今已是我国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曹兵海,就是在那个暑假,骑着父亲的二八自行车,带着馒头咸菜,走村串户,完成了学术生涯的第一份调研报告——《正定养兔产业调查报告》。

曹兵海的同学、河北省农业厅总兽医师冯雪领至今还能想起,在那个夏天向农村“赤脚兽医”学来的给仔猪去势的“绝技”。

习近平在正定时,曾在《中国青年》上专门撰文和青年朋友们谈正定。他写道:“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读农大毕业生与习大大的故事 我校学子有话要说

早在32年前,还在河北农业大学读书的51名正定籍大学生,成为《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新闻人物, 1983年12月在县领导习近平同志“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的深切期盼下,他们回到故乡:被同事公认为业内的“腕儿”的李润需,心系百姓、工作痴狂的仝建伟,更有目光独到,专业精通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他们在基层三十余载,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完美的诠释了河北农业大学“崇德、务实、求是”的良好校训,真正做到了习近平在正定时说到的:“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他们是农大的骄傲,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一批批农大学子深思。

——机电学院李晓婉

“县领导关怀负笈者,大学生不忘故乡情”,读了这篇报道让身为农大学生的我很受感动。也让我反思,我们未来的路怎样走才能走的有意义,走的精彩。我们大学生应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崇高理想。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的武装自己的头脑,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城乡建设学院杨利元

看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我非常激动。我们的百年母校培育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祖国、家乡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奔赴基层,他们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心态,并且30年如一日,他们坚持着、执着着,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热血与青春,并且造福了人民,这让我十分感动,也很骄傲。我想,30年前的农大学子这样优秀,30年后的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也要抓紧在大学的时间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并在毕业后努力工作,以这些学姐学长为榜样,继续为农大、为家乡做出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外语学院吴璇

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早在做正定县委书记时,就点明“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他以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学生的关怀温暖了农大一代人,农大的同学也将朴实与“土味”继承并传扬下来,基层是农大的根,而农大学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

——植物保护学院王萌

他们是天之骄子,跃高校龙门汲取深厚知识,返正定故乡倾身黝黑沃土。他们是青春的旗帜,在最靓丽的年龄毅然投身最沧桑而厚重的土地,扎根基层一干三十年。我知道,只愿当“腕儿”不肯做“官儿”的他们是想把自己全部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土地,真正的“高产之乡”才是最好的奖赏,真正的研究成果才是最好的表彰。做“官儿”要做有“范儿”的官,直言不讳、一心为民便是他们的范儿。我们也当汲取些动力,去学习,去成长,去回馈,因为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商学院张子叶

最近读了“习近平与农大学生的信”,我深有感触,这些大学生的行为很让我感动,他们那颗报效家乡的心也很值得我学习,他们在学校便怀着一颗为家乡做贡献的心,努力学习。毕业后,有些学生即使有优越的工作条件,依然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不慕名利,以奉献自己来报效家乡。从习书记的来信中,我看到了书记的期待,对大学生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将来他们毕业后可以为家乡做出贡献。同时,习书记主动来信,以及信中的内容,体现了他没有官架子,一心一意为百姓办实事,为人和蔼的品质。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心怀一颗报效祖国,报效家乡的心,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奉献出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

——城乡建设学院赵青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先,多少年来,领导们无不关注农业的发展,各媒体更是多次报道农大。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的价值体现更离不开农村。作为一名农大学子,怀揣的不仅是一份自豪感,更是一份责任感,既然选择了农大,就要紧跟农业脚步,学好课业知识,掌握农业技术,用自己的力量去振兴农村经济。

——经济贸易学院刘慧君

三十年的基层工作,为的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是那份回报家乡,造福乡民的梦想与执着。本是一流人才的他们,却放弃了官运仕途,51人仅仅只有一位正厅级干部。“非不能也,实不求也”,简单的八字,朴实的一生。对于这些仍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农大人,请允许同为农大学子的人在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信息与科技学院赵特

51名正定籍大学生学成归乡造福百姓,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身为大学生,学习不再是以应试为目的,我们更应该考虑:为什么而学?怎么样做到学以致用?

——外语学院安镜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红旗渠精神图... 下一篇:中共山东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