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云南省勤工俭学搭建育人新平台

云南省勤工俭学搭建育人新平台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6-17

云南省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边疆省份,80%的中小学校位于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的山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往来路途崎岖遥远,学生们多在学校住宿,吃饭成了一大难题,还有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为摆脱这一困境,自2003年起,我省探索勤工俭学的道路,10多年过去,这不仅逐步解决了师生的吃饭问题,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省情的特色育人之路。

全省已有上万余所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有基地1万余个,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4515.42万元;接纳学生劳动实践人数660多万人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3013.08万元,资助人数达28万余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1370.98万元;用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3170.95万元;其他方面支出1048.5万元。

蓬勃生机 收获社会经济双效益

不久前,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的勤工俭学基地迎来了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的参会代表。代表们看到,学校的22个蔬菜大棚里,大白菜、青菜、花菜等多个菜种长势良好,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有生机。大棚旁是上百头生猪。最吸引人的还是经济型特种养殖区,孔雀、鸵鸟、梅花鹿、豪猪等特种动物,正悠闲地觅食。“不仅有菜有肉给学生吃,还可观赏珍禽异兽,真是不错。”参观者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

学校高老师自豪地介绍,学校常年存栏生猪500头左右,能保证两天供应3头猪,养鸡数量常年保持在1000只左右。兴建基地之前,学生每顿饭2菜1汤,3天才能吃上一顿肉。基地建成后,学校食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绿色新鲜蔬菜和放心猪肉、鸡肉等。尤其自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通过勤工俭学的补助,学生一日三餐实现了全免费,早餐为馒头或包子加鸡蛋和豆奶;正餐可吃1荤1汤2素,顿顿有肉,饭不限量。开展勤工俭学收获的蔬菜肉食,除了满足校内所需,还能向校外发售。今年上四年级的陈建高兴地说,“进了学校后,一年比一年吃得好,比家里吃得都好呢。”

这是云南省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云南省中小学校坚持开展以种植、养殖等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力助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步入发展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上万余所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有基地1万余个,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4515.42万元;接纳学生劳动实践人数660多万人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3013.08万元,资助人数达28万余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1370.98万元;用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3170.95万元。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创造了收益,家庭减轻了负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

因地制宜 走出长效机制好路子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是云南省开展勤工俭学的一大亮点。

陇川县地处边境山区,农村学生贫困面大。为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县教育局规定各级学校都要结合实际开展勤工俭学,在教育局的协调下,县科技局、农业局积极配合,辖区内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勤工俭学基地,有的学校基地还成为农业局的科普示范点。农业局经常组织科技员到学校指导种植养殖工作。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教学质量提高了,劳动实践增多了,师生的生活变好了。有些学校没有土地,便从当地老百姓那里租用土地开展勤工俭学。陇川县留守儿童多,贫困人口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问题,部分贫困学生不用交任何费用,吃住免费,完成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还有的贫困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掌握了生产技术,还带领家庭致富。

丘北县则将勤工俭学作为破解农村学生就学难的突破口,按生均10平方米以上标准配备勤工俭学基地,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分配到班级进行管理,全力开展种菜养猪活动。新店中心校搭建了占地6亩的7个大棚,把大棚安排到各班栽种,制定了班级勤工俭学评比制度,2013年,该校勤工俭学收入50余万元,纯收入近40万元。楚雄市部分山区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跟着种、养,勤工俭学不仅助学育人,还带动当地老百姓走向致富路。”学校附近的农民纷纷夸赞。

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过程中,各州市加强了勤工俭学管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省教育厅把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表彰项目保留下来。昆明、玉溪、德宏、怒江等州市每年由财政安排50-1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谋篇布局 创新思路再上新台阶

“勤工俭学是云南省办学的亮点,也是优势。云南省的省情决定了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必须坚持开展勤工俭学。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全省勤工俭学发展不太平衡,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要求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直言不讳。

为进一步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省教育厅正在谋篇布局,准备出台《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宋光兴介绍,有条件的州市教育局,须专门设置勤工俭学管理机构,没有条件的,应确保承担勤工俭学管理工作,并配备一名勤工俭学工作人员。同时,各州市(县)教育局要积极联系农业科技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打造一批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引进、减免税费、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学校勤工俭学启动经费的补助机制。对长期保留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照小学不低于5亩、中学不低于10亩的标准,就近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生产劳动基地。在资金投入方面,各州市要建立长效机制,每年都拨给一定的资金,稳定投入,对做得好的学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此外,各州市(县)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接受劳动锻炼,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适应新品种、新技术的视野,激发学以致用的精神,增强用一技之长服务家乡建设的动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浙工大2015年美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招生... 下一篇:云南财经大学老师:就业率高并不代表就业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