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图解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图解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2-06

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创业出现迅猛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部门、市场部门、非营利组织三者边界越来越模糊,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逐步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模式,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开始迈向公共产品市场。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是国内首份有关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发展的报告。

该《报告》是中国首次发布的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旨在总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出公益创业的问题,并研究相关解决方案。《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5所大学研究机构相关专家教授,及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该报告执笔是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

本次青年公益创业调查(下称调查)自2014年3月开始,对象为全国各高校KAB体系及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机构推荐的优秀公益创业青年。调查问卷包括“创业青年个人与企业基本情况”、“公益创业历程”、“公益创业现状”、“对青年进行公益创业的看法与建议”4个部分内容,公益创业青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调研报告将公益创业界定为创办社会企业,即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的创新创业组织。

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感驱动青年公益创业热

调研数据显示,公益创业组织领导人或者创始人中青年公益创业者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30岁,而18~25岁是创业的主要年龄段,表明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信心,又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开发出满足特殊社会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高校自身纷纷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活动。

【图一】

调研数据显示,主要有“解决就业问题”、“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学以致用,展现自身才华能力”、“回报社会,解决与改善社会问题”。65.3%的青年创业动机表现为“挑战自我”,59.1%的青年创业者动机表现为“回报社会”,33.3%的青年创业动机表现为“学以致用”,最后的29.9%的青年创业者动机表现为“解决就业”。这表明公益创业者并不只有利他主义动机,而是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的混合体。其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与“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所占比例最多,由此可见,公益创业青年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希望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争取应用到创业过程中,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也解决就业困难问题,并创造就业机会。

【图二】

公益创业具有双重属性

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国内的公益创业组织应具备以下共同点:(1)公益创业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使命,且社会价值创造始终要高于经济利益追求;(2)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过程中,公益创业需表现出在资源利用、组织运作等方面的创新性。

不论将公益创业按照何种类型划分,公益创业的本质都没有改变。公益创业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服务于社会利益。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按照公益创业组织实践的主体或者服务领域分为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志愿公益活动和生态网络混合型四类,这也是国内现在普遍比较接受的一种划分。

公益创业不同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它不仅在商业领域吸引资源,创造商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还在公共领域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

调查显示:144个公益创业项目中有119个公益创业组织在章程中明确了社会使命或环境目标,这表明,对于公益创业组织,社会价值创造才是其使命所在,创业的目的就是致力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

有72%的被访者认为,与传统的商业企业相比,公益创业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表明政府应严格明确公益创业的法律责任要求,不能赋以公益创业组织普通商业创业化标准,而应当凸显其特殊性,更好地帮助公益创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

【图三】

“自我造血”必然面临现实困难

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创业只有盈利能够持续实现社会目标。传统的非营利组织过度依赖捐赠,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公益创业不同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不仅在公共领域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还在商业领域吸引资源,实现其公益目标,创造商业价值。

数据显示,有88个公益创业组织实现了“自己造血”,43个受访公益创业青年所在组织获得了“企业赞助”方式,收入源于捐款的组织有21个,还有其他方式的来源收入。结果表明公益创业组织注重自我造血的生存方式,自我造血方式组织数最多,也表明公益创业组织的市场导向性。

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下的公益创业组织在受调查对象中占比最大。这显示了,社会使命才是受访公益创业青年所在组织核心所在,所获得的收入大多用于组织再生产与发展,所用利润分配较少。

【图四】

受访公益创业青年所在组织的盈利能力面临着规模挑战。绝大部分项目虽然已经启动,但尚未注册法人。其中仅有24%已正式注册为企业或民营非企业,还有33%停留在创业计划书阶段。

公益创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启动资金大部分都在10万元以下,比例达到70%;启动资金规模在10万~15万元的有21个占15%;50万~100万元的占13%。78%的公益创业组织人员规模都在30人以下,30~100人之间的公益创业组织占15%。

除了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捐赠意愿不足外,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造成了规模困境。值得借鉴的是,国外的公益创业组织拥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建立了包括政府、企业、会员、顾客、基金会等在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形成了政府注资、企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入、基金会支持等有效的筹资机制。

【图五】

公益创业环境亟待发展

公益创业教育是培养公益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是否了解公益创业,是否真正支持新型的创业方式,会影响中国公益创业的发展。在没有社会公众以及社会舆论支持的状态下,公益创业者们将很难有信心进行公益创业。另一方面,大部分公益创业者都出自于高校。学校是否开设公益创业的相关课程,是否对学生传授有关公益创业的知识,都会直接影响公益创业者的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

关于“是否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教育”,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公益青年都认为应该推行公益创业教育。他们对于公益创业教育的意义看法不同,38%的人认为公益创业是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可以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3%的人认为公益创业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36%的人认为公益创业教育的公益性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图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女生应聘快递遭拒起诉获立案 下一篇:超5成网友表示没年终奖会考虑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