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教育部日前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北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
不留作业“惊呆”校长
“减负十条”中第四条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刚听到这一说法,城区一位知名小学校长就被“惊呆”了:“身为学生,怎么能不写作业呢?不写作业,基础如何才能打得牢固?”她认为,学习本身是孩子的责任,是一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的确辛苦,但也不能不学呀。“我反对机械地重复性做作业,但不写作业肯定也不行,这不能一刀切,而要因材施教才科学。”
很多在一线教书的教师也有同感,称小学不留作业,“太不现实,难以落实”。一位老师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接受知识的水平因人而异。比如学生字时,有的孩子写一遍就会,有的可能需要写上三四遍才能记住。另一位老师表示,他并不反对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作业,可社会实践也需要基础知识,也需要打牢基础。还有老师担心,小学不留作业,将来上初中、上高中,孩子岂不是更不适应。
北京减负令严控作业量
今年年初,本市已专门为初中生和小学生出台“减负八条”,实施了一学期。与教育部“减负十条”不同,北京版减负令除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外,其余年级可留作业,但须严控作业量。
北京市教委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京版减负令出台后,孩子开心,家长并不领情。家长们特别担心孩子作业少了,学习成绩会下降。一位妈妈说,她儿子很淘气,万一在课堂上没注意听讲,回家又缺少相应的巩固练习,只是疯玩,知识肯定学不扎实。还有家长坦言,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学校应该因人而异,给他们留点小练习。
“十条”力争新学期正式出台
本周四,教育部“减负十条”征求意见将结束。这些天,社会各界通过留言、网站评论、邮寄等方式,向教育部提出多种反馈意见。
相关人士表示,短时间收到大量关于小学生减负意见,说明大家对这个规定非常关心,从目前收集到的意见来看,社会各界对小学生减负规定总体上是拥护的。此次减负从小学阶段做起,旨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减掉一些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今后,初中、高中也将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心态。
征求意见结束后,教育部将对所有意见进行归集,认真总结,尽快修订完善,“减负十条”今秋开学之际有望印发。依据教育部的要求,正式规定下发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届时,教育部还将和教育督导部门加大督导力度,开展小学生减负的专项督导,使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