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岩政拍摄的人大女生个人毕业照登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站上,青春靓丽的女生形象引来网民围观,被称为“人大女神”。网站登录人数暴涨,一度使得网站瘫痪,由此还引发了社会上关于高校如何进行自身形象宣传的讨论。
此后,很多媒体联系毛岩政,询问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甚至有好奇的网友开始“人肉”这位“人大女神”的相关信息。但让毛岩政没想到的是,从7月2日凌晨开始,周围有朋友告诉他,人人网的“人民大学树洞”主页上接连出现匿名帖子,对他恶意中伤,最后甚至牵扯对于他家乡的地域歧视。
网络暴力:想说害你太容易
“树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微博,其名字来自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在童话里,理发匠把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秘密对着一个大树洞说了出来。“树洞”隐喻“隐藏的秘密”。
在网络上,“树洞”其实就是一个公共平台,任何人只要登录此账号,即可匿名发布信息。网民可以在上面说出自己的小秘密,也可以窥探别人的小隐私,个人信息还不会被暴露。匿名让“树洞”这样的网络发布平台变成很多年轻人倾吐秘密、吐槽经历的最佳机会和场所。但问题是,如果有人在上面发布不实或是恶意的信息,被造谣和受伤害者也会因为对方匿名而束手无策。
张婷(化名)是“人民大学树洞”的关注者,平时偶尔也会向“树洞”倾吐一些秘密。是她最早告诉毛岩政他“被黑了”的事。她说自己没想到有人会在这个有童话味儿的地方发布恶意中伤别人的信息。
记者在网上看到,7月2日凌晨到下午4时,“人民大学树洞”上共有40多条关于毛岩政摄影选材等方面的讨论。该公共主页共有3184个关注者。
张婷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网上被人议论,但是经过网络公共账号发布后,这种恶意不实的信息会对当事者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即便事后弥补澄清也是覆水难收。
还在人大读书时,毛岩政就是一名“爱摄影爱母校”的学生。2011年从人大毕业后也常常回学校拍照,闲暇时还做了展示自己摄影作品的网站和明信片。拍摄“人大女神”本来只是帮忙,为同学留下毕业瞬间,“人大女神”火了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这位记录下很多人大美景、一直备受人大师生好评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次“被黑”好在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他担忧的是,这类网络匿名发布平台随意让人发布任何内容,隔三差五就会“黑”某一位同学,“这种网络中伤的成本太低了,寻找身在暗处的造谣者也难度颇大”。
7月3日下午,毛岩政联系到了“人民大学树洞”的管理者,表示希望删除部分内容,随后该管理者删除了内容。
遭遇网络中伤的不止毛岩政一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于松民也有过“中枪”的经历。2011年,北航各类学生组织在人人网上的公共账号曾相继被盗号,用于发布造谣内容和淫秽图片。当时担任北航某学生组织负责人的于松民曾与盗号者交涉归还账号,结果自己的个人账号也被盗,账号内所有内容被删除,于松民最后不得不放弃账号。
当时,于松民曾向派出所反映情况,可派出所立案后就再无下文。他告诉记者,立案原因是因为黑客盗用邮箱造成经济损失达到立案数额,并不是因为网络中伤。
找不到造谣者最头疼
记者联系到“人民大学树洞”的管理者,他回复记者该主页是“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平台,树洞上的状态经由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同学们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即可将想说的话发布到人人网公共主页,但设置有一定的过滤机制。管理员也会不定期检查“树洞”上状态的内容。
“在这里,你可以放心地让全武大听到你的秘密”。第一家在人人网上开创“树洞”公共主页的是武汉大学的“武大树洞”。记者统计了一下,该主页每小时发送状态在15条以上,内容多是表白、寻人、咨询等。
记者从人人公司处获悉,目前人人网的匿名信息发布平台大概有1500多个,多数为基于大学的“树洞”平台,比例高达85%。
除此之外,此类网络匿名发布平台在微博上也有很多,用户可以通过发私信的方式倾吐自己的秘密,管理者同样保证保护发布者的隐私。讲述自己和前男友、前女友故事的“我的前任是极品”已经拥有335万粉丝。但记者向新浪微博公司了解情况时,新浪微博有关人员表示不对此作评论。
“匿名是‘树洞’之类的网络匿名发送平台最大的魅力。”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沟通和倾诉,这样的发送平台毫无疑问满足了一部分用户匿名倾诉的需求,相应地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用户的使用和认可,“所以发泄负面情绪也是无法避免的”。
匿名保护了发布者的隐私,却将“吐槽”故事中主人公的隐私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暴露于公众。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熊定中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网络造谣和现实生活中的造谣从法律层面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事实纯属捏造,并且散布的是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的谣言的话,会给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属于名誉权侵权;如果事实属实,但是属于当事人的隐私,则侵犯的是当事人的隐私权。网络造谣的跨地域、易复制等特质,导致这种侵权行为比在现实生活中伤害更大、覆盖面更广。
“难点还是在锁定造谣者的身份上”,熊定中说,“匿名”让受侵害人非常难以确认到底是谁在造谣。如果是一些影响社会秩序的谣言,公安机关可以通过个人不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监控力量寻找造谣者,个人权益如果被损害,在没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一般是诽谤罪)的前提下,想自行取证查找侵权人,实践中是非常困难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高校的官方主页或微博发送内容,都是要经过严格审核的,但如果有学生注册一些以学校名称命名的非官方微博或人人账号,学校目前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管理。“学生之间在网络上起的纠纷就像学生现实中的闹矛盾一样,学校也很难界定和判断并作出处置。”
先止损,其次才是追责
网络中伤在国外同样存在而且也很严重,各个国家也在进行立法和执法方面的尝试。公开资料显示,部分国家对于网络上的暴力和威胁直接等同于现实中的威胁而作为刑事立案,并且有国家的警方还专门在一些大型网络平台上为受害民众提供保护。
在我国,警方也开通了许多网上平台,例如微博上的各地官方微博,但是受理投诉和处理案件更多的还是集中维护社会整体治安上,对于个人受到网络暴力侵害的情况则没有太多的公开行政处罚案例。
熊定中律师介绍,我国这些年关于此方面的立法正在逐渐完善,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最近出台的一部相关法律,传统的还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是刑法的相关条款也对此有所涉及。
在毛岩政看来,网络公司并不能因为不是造谣内容发布者而免责,应当加强对此类公共主页的管理。于松民希望此类匿名发送平台对管理者实行实名登记,在遇到纠纷时可第一时间联系到管理者撤掉内容,减少伤害。
人人公司给树洞账户管理者制定了严格的信息发布规则,而且针对违反规则用户进行处罚。“人大树洞” 管理者告诉记者,他们对于造谣、人身攻击等不良言论,一经发现或举报,管理员会在调查后及时作出处理。
“最现实、最快捷的解决办法是止损,其次才是追责。”熊定中建议说,在遭遇网络中伤后,用户首先应尽快联系网络平台运营方,要求删除相关侵权信息,让事态尽可能不要扩大,然后视受侵害情节轻重,分别考虑提起治安投诉和刑事报案的手段,要求警方介入追责,但在实践中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受理困难。如果时间和精力成本足够的话,民事诉讼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李智认为:“网络发布平台不能无止境地迎合用户需求,对于真实姓名等个人信息内容,还是需要适当的规范与保护。用户也要对此类网上议论保持客观良好的心态。”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会做得更好。”毛岩政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