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作为全国首批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于2013年5月率先启动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国家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的精神,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把稳定招生规模基础上的创新培养模式、改进培养机制、建立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改革的着力点。这是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回归研究生教育本质的表现。概而言之,南大的博士生培养改革可以概括成:紧扣一条主线、调动两个主体、实施三项工程。紧扣一条主线。在30多年中,我校已为国家输送博士毕业生10448人,硕士毕业生30938人。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过去博士生培养数量扩张较快,导致部分博士生在思想境界、学术诚信、科研能力乃至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南大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一种常态性的思想道德和学风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还致力于构建博士生培养的科学创新体系。通过这些计划,使我校的博士生能够接触到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受到最活跃的学术环境的熏陶,学术视野得到拓宽,创新意识大大加强,高质量的成果不断涌现。调动两个主体。博士生培养中存在三个不同的主体:一是管理者,二是学生,三是导师。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处于事实上的主导地位,现在的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强调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在保障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和导师的主体意识。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努力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了解改革的宗旨、目标、路径和措施。二是尽学校所能为学生提高包括物质条件、实验条件、学术交流条件在内的各种保障。三是推动校研究生会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与各类学术活动紧密呼应,营造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导师而言,则主要是要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探索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利用一年一度新博导培训平台,让每位博导从一上岗就树立起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利用网络调研、学术访谈、讲座沙龙等方式,搭建导师和研究生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导师在研究生管理中扮演好引导性和示范性角色。三是发动博导教授主动出击,物色优秀生源,在提高生源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导师对学生成才的责任意识。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和导师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博士生培养中教与学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改革的动力大大增强。实施三项工程。再好的理念和设想,如果没有制度和措施的保障,改革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南大博士生培养改革既本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战略原则,又采取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操作策略。顶层设计方面,自2013年以来,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博士生培养改革建立了完整的制度框架。操作策略方面,则是从入口、过程到出口,建立起了以选拨、考核、激励为重点的互为支撑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过程阶段,严格中期考核,重点抓住两头。在出口阶段,重点在论文盲审与弹性学制相结合,力推创新拔尖(A、B)计划。目前,在博士生培养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我校也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硕士生“二三三”培养改革方案。我们希望通过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南大特色的择优选拔、特色培养、分流管理、分层激励的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步入新常态,使培养质量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