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河北 > 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

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12

河北乡村教师“活泥巴”全国拿大奖 还原乡土美术课

因为在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观摩课比赛上拿回一个一等奖,而且是小学组河北省惟一获奖者,任丘市青塔乡娄尚双中心小学的教师董东升一下子走到了台前。但掌声与鲜花退去后,这位穿着朴素、戴着一副近视镜的乡村男教师,依旧过着他平凡普通的日子。和这个大奖比起来,也许更令人为他鼓掌的,是他这些年来一直所坚持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哪怕只是一支粉笔,哪怕只是一团泥巴,也要尽他所能将“美”的种子埋进农村孩子的心底,把“美”渗进孩子的心里。

“乡土美术课”全国拿大奖

今年35岁的董东升是土生土长的任丘人。1999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男教师。从那时起,他就与孩子,与教育,与土地再也没有分开过。

说起这次在全国获奖,董东升表现得十分冷静:“我没觉得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到沈阳讲了一节课而已……”。但同事们知道,这“一节课”的份量可不轻:“2014年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观摩课”由中国教育协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规格很高。前期通过各省、市、县教育部门推荐上报,层层选拔,能够最终获奖的都是精品,更何况,董东升这位基层农村教师获的是一等奖,并且是小学组河北省惟一获奖者。

为了这个课,董东升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河边挖泥,一遍遍地试验、练习。课里有个特别潇洒的动作,就是对着黑板甩泥团儿。东升爱人说为了练这个动作他把家里墙上弄得都是泥巴,还老对着墙、对着镜子讲课,一个人絮絮叨叨,跟‘中邪’似的。“代表学校出去讲课,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董东升说。

董东升的获奖美术课《千人千面》选自教材,课上带领学生制作不同的泥人面孔,“千人千面”则凸显了学生的个性。他甩出的三个泥团儿,位置精准,连成一线,构成“泥”字的“三点水”;泥面造型夸张,故事引人入胜;孩子们看得带劲儿,目不转睛,跟着老师一起“玩儿泥巴”,课堂充满欢笑和创意。后排观摩的评委也点头称赞,认为他的课充满独特的农村元素和文化气息,还原了一堂最本真的乡土美术课。

“萝卜哥”竟是语文老师

娄尚双中心小学校长周守乾说:“东升一站上讲台就像变了个人”。他观摩课的开场白是:“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野地萝卜’,感谢‘伯乐’把我从野地里挖出来,能够在这大城市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小朋友们叫我‘萝卜哥’就好啦……”

对于“野地萝卜”这个昵称,董东升有着自己的理由:“萝卜是很普通的植物,就像我一样,很平凡。不过我也是非常幸运的,能够得到泥土的哺育和阳光雨露的滋润。在我看来,农村就是我的泥土,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同事的帮助就是我的阳光雨露。”

但人们也许想不到,这位在全国美术观摩课获奖的“萝卜哥”竟然不是一位专职的美术教师,他已经教语文教了15年了。

原来,董东升在师范学校时学的是美术专业,但因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没有能力设置专职的美术老师,于是他就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所有的美术教学,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搞的。2003年,沧州市教育局开展了一次自制玩教具的评比活动。在同事们的鼓励下,董东升“重操旧业”,用泥巴制作了一些教具,“没想到还得了奖!”,从那后一发不可收拾,董东升的“美术梦”被唤醒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和美术活动室,董东升任辅导教师。

扎实的美术功底也让董东升的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课文里出现的山水、人物,东升老师都能够用简笔画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们理解。”提到董东升的绘画功夫,董东升的一位同事十分佩服。

“我会在语文教学中安排书法训练,这也算是一种美术教育吧。我发现再调皮的孩子一到‘练字儿’的时候也都很投入”,董东升说:“在我看来,美术课的教学取向是‘美育’,其终极目的是美化学生们的心灵,也是一种‘德育’。所以不管是语文也好,美术也罢,目的是一致的。”

用泥巴也能播下“美”的种子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团泥巴,就是用着这些最朴素、最具备乡土特色的元素,董东升用语文教师的身份,为他的学生们渗透着“美”的教育。他说:“现在特别流行用多媒体,一提到多媒体好像就是电脑和投影仪。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应该包括更多内容。农村学校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不过可以就地取材,生活中到处都是小道具,都是孩子们感知世界、感知美的‘媒体’。”

这些年来,这位乡村教师就这样始终坚持立足农村实际,汲取乡土元素精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娴熟久的技艺,营造充满趣味的美术课堂,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他不厌其烦地制作道具、编创故事,丰富课堂内容。《小小养猪场》、《快乐的林子》、《两小儿辩日》等课程中他自制的教具分别在沧州市和任丘市的教具评比中获奖。外表有些“土气”的他,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课堂上,孩子们围坐在他周围,看着他认真制作泥人,刻画泥人的每一处细节,目不转睛,神情专注。看到浑然天成的泥塑作品,孩子们难掩喜欢之情,齐声称赞。

在董东升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对于美的表达不应该拘泥于形态。他不看重技法,也不在乎孩子们做得是不是“好”。他最看中孩子们的投入和兴趣,愿意看到他们享受制作的过程,同时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别让孩子成为“做题机器”

多年来扎根农村教育一线,让董东升对于现在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都有着很深的体会。

董东升说,他曾经组织过一次手工作品课。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平时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提出:“老师,我能不做吗?”“老师,我做题行吗?”,董东升一口回绝:“今天这节课谁都不允许做题”。在接下来的手工制作环节里,他发现有不少平时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出色的同学,表现出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让他惊叹,而有些孩子,其中包括一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想像力和动手能力都显得有些苍白、薄弱。

这也引起了董东升深深的思考。他说,现在人们都太功利了。对待孩子的教育同样如此。孩子们已经被“作业”“埋”了起来,很难再有时间与精力再去寻找自己的兴趣,而失掉了兴趣,就很难再找到乐趣。另外,对于家长们来说,往往眼睛盯着孩子的分数,如果说让孩子学学中国画之类的,家长的反应往往是“考试用得着吗?”……

董东升说,“美”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仅能够体现在学习中,更体现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有着丰富想像力、创造力,有着对于“美”敏感捕捉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人,其收获到的成果不是“考试分数”所能涵盖的。为此,他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让更多孩子能够接触美、学习美、鉴赏美、创造美。我们的教育,也能够更多关注到孩子的生命质量,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高考两科目入场提前5分钟 下一篇:今年北京首次放开异地中考 影响志愿填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