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难,究竟有多难?
699万。这是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各地媒体纷纷报出大学生签约率低的消息。但这已不是第一次被“最难”,每年春夏之季,都是媒体热炒难就业之时。难就业年年喊,有高校老师认为,签约率未必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也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起薪低,但增速较快,三年后有望达到更理想水平。
怪圈年年都喊“就业难”
本月14日上午,在天津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加了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和毕业生们聊专业、聊找工作之后,他还与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座谈。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的就是失业人员代表。习近平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目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今年是历史上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解决好他们的就业是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李克强认为,简政放权可以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加剧。“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最难就业季”,类似的词汇,几乎每年不变地出现在媒体上。有网友发问:如果明年毕业生人数更多,可以想见的是,又是一个新的最难就业季。
就业难,年年难。不少人疑惑,这究竟是怎么了?不解与议论,让大学生就业成为上周网络上最热的话题之一。
透视难的不是就业,而是“体面”
今年求职中,爆出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即将毕业,父亲托在人才市场工作的朋友帮她找工作,上去先问“有哪些国企”,但有招聘的国企都专业不对口。朋友又推荐了几个实力雄厚的民办企业,其中刚好有适合这个女生的职位,女生和父亲却有些不屑。到了面试那天,这名女生压根没来考试。这让人才市场那位朋友颇为不解:非国企、没户口,就不叫就业了吗?我给她推荐的民企在业内声名显赫,基层员工年薪10万不成问题,比有些国企强多了。
这条新闻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有网友静观评论:尽管毕业生们嚷嚷着就业形势严峻,有人甚至成了“面霸”,到处笔试面试,投了成百上千份简历还未落实工作。在有些毕业生眼里,只有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成为“体制内”一分子,那才是体面的就业。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有大把空闲岗位,并能提供不错的待遇,却仍招不来优秀的人才。实际上,不少民营企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前景看好。在毕业生们看来,今年就业形势可用“腹背受敌”来形容。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长,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却比去年减少了1.6万个。人数增多、岗位变少,“有时候真不是我们挑剔。找工作近一年,临近毕业还没落实,心里很焦急,我们对工作的要求已降低不少了”,有毕业生如此诉苦。甚至有毕业生自嘲是“幸运倒霉结合体”:幸运在入学时学校扩招,得以进入理想学校、专业学习;倒霉在毕业时就业机会上,学无所用。
找工作难,自主创业也是出路之一。大学生村官杨代显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的座谈会,会上杨代显建议政府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他大学期间试验种蓝莓,大获成功,现在他想将蓝莓项目引入自己所在的天津武清区高村乡,却遇到了缺钱的瓶颈,创业因此受阻。幸运的是,座谈会当天下午,他接到市里打来的电话,他的蓝莓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资金有望于下周到位。
但显然,不是每一个自主创业毕业生都如杨代显这般幸运,自主创业,眼下并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也有毕业生能力较强,面对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招聘的岗位待遇不高,这些毕业生手握几份OFFER,身在这山望那山,持观望态度,不到最后一刻就是不签约。
展望“熬过三年就是春天”
大部分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待遇并不高,这是不争事实。因此,常有媒体称“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甚至被一些人误读为“读书无用”。这个结论的数据支撑是,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但在2012年毕业的本科生中,69%的起薪不足2000元。
看起薪,更要看发展。某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刚毕业大学生平均月薪2133元,三年之后月薪5066元,增长1.38倍。而2008年该地农民工月收入1340元,2011年达到2049元,只增长了0.53倍。西南财经大学通过数据调查认为,受教育水平越高,平均工资收入就越高,从全社会平均水平看,学历和收入严重相关,特别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后,高学历人才的竞争力非常明显。因此,“读书无用”依旧是谬论。
为降低大学生就业门槛,国务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不得以毕业院校、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网友@学海无牙说:我们企业想招一两个人都难,只因为企业位置不在大城市,毕业生根本不考虑,哪怕是薪水和大城市比肩。找工作,我看还有很大空间。
有网友认为,与其坐等失业,不如先找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提升自身“附加值”,日后有个资本再瞄准待遇更高的单位,这才是务实之道。
此外,有高校老师认为,签约率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比如有人同时拿几个OFFER,有人观望迟迟不肯签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北京中小学建膳食标准 健康食堂须配营养师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