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几个隐忧
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88.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
功利化政治参与的隐忧与矫正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较为明确,表现出积极、务实的一面。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2035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有助于自己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学生占89.9%;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生高达88.6%。但把入党看作是一种崇高信仰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的学生只有33.3%。这组数据值得深思,我们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这近90%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崇高理想,坚信共产主义,因为只有33.3%的学生选择对党的理论和信仰持有肯定态度的选项,而这并不占多数。但是,从88.6%这个数据背后可以看到,大学生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晋升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毕竟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所有领域都有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比拟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号召力。因此当今大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政(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62.3%),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设法参与一些重要活动如奥运志愿者、公益活动等(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36.5%),也包括各种非政府机构所组织的各类活动(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8%)。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尽力展示自我,争当青年领袖,主动获取各种有用信息,培育人际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以求脱颖而出,为未来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96.4%)。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功利化色彩较为明显。这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无关系。就业、住房、婚姻等现实问题已经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心理上容易出现波折,也容易产生失落无望的情绪。特别是对从农村进入大城市求学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在经历了城市的繁华之后,一方面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关系、自身实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轻易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对现实,大学生们意识到,要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来。
但是,这种功利化的政治参与并不等于冷静有序的政治参与。过度的“功利”甚至可能酿成无序政治参与的后果。一个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心个人前途,没有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则会走上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歧途。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辨析能力,国外不良信息会较容易地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甚至会成为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导火索。
为了避免功利化政治参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除了大学生自身要端正个人理想、科学看待社会现实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坚持公平正义、公开透明的原则,创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铺就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是大学生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生活、工作、婚姻、学习、就业等青年人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青年人排忧解难,赢得青年的理解和支持,为大学生有序、务实的政治参与奠定良好的信任基础。
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与出路
机制不健全、反馈滞后、效能低下是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在渠道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入党、入团依然是大学生当前最主要的政治参与渠道外,选择网络作为自身政治参与渠道的大学生有58%,位居调查问卷中政治参与渠道所占百分比的第二位(处于第一位的调查选项比例为79%)。可见,当前社会能提供给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并不十分通畅,现有的渠道和途径看似丰富,但是并不十分有效。如果大学生没有充分、便捷的渠道去表达观点见解和利益诉求,那他们就很有可能将之诉诸于网络,这也是互联网几乎成了当今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最主要的载体和平台的原因。
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个人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平台。但是,互联网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虚假信息、恶意信息充斥其中,虚拟性、匿名性、无序混乱等特征使青年大学生容易搭上错误的人生班车,加之青年大学生具有冲动、盲目的身心特征,在政治参与中容易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信息模糊双眼,继而产生不理智的行为。发生在21世纪初的“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就是青年大学生被互联网影响,参与、组织街头政治活动的典型事例,结果是造成了其国内政局动荡、社会动荡不安的后果,教训极为深刻。
我国互联网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群体,互联网给大学生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冲击是任何其他参与渠道都不能比拟的。因此,为避免大学生无序政治参与可能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网络不应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唯一平台。我们认为应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回归既有的政治秩序之中,形成为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建设性的积极能量,落脚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出推动社会进步的良好作用。要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加强引导,及时发现政治参与活动中可能引发骚乱的破坏性因子,指导大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活动。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低效政治参与的后果与对策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的政治参与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甚至没有效果的大学生高达79%。这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政治参与效能很低或者说没有用。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大学生对自己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到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会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很容易产生自卑、沮丧的心理,继而放弃政治参与的意愿,产生政治冷漠症、政治厌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会不安于现状,希望能改变政治参与低效的状况。大学生的愿望很容易被人利用,须知来自外部的破坏性影响因素无孔不入。大学生或是受到某个机构、某个媒体的鼓动,或是寻求、借助外力来达到高效能政治参与的目的,这极有可能发展成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这是当下中国需要高度警惕和避免出现的,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高效,而是高强度、高破坏力、高危害性的“三高”后果,我们可以称之为政治参与负效能,即政治参与效能的异化。
政府和社会应切实重视大学生政治参与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组织和开展的活动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大学生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诉求、想法、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要高度重视,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让大学生看到其政治参与的成效。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的高低与参与者本身的能力也有密切关系,对此,大学生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大学生要养成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合理设置期望值,培养和端正政治参与的动机,掌握适度参与、有序参与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冷静看待政治参与结果与参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提高政治参与的效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