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民族技艺传承,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得以恢复。我们发现,全国许多职业院校开设了民族技艺相关专业,对此您怎样看?
田联刚:保护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中华文化多样性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项工作面临着经费短缺、机制缺失等各种问题,其中最让人忧心的是人才匮乏。如今,有兴趣学习民族传统技术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能熟练掌握传承民族技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有的民族传统技艺已无继承人。在人口较少的民族中,这种后继乏人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79个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9个民族的27个项目命名了35位代表性传承人。比如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的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我国东北地区萨满传承人仅存74岁高龄的关扣尼先生,这意味着承载着北方原始文化的萨满文化将濒于失传;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这三个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歌、刺绣、剪纸等老艺人相继离世,现仅剩不到20人。
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民族技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了民族技艺人才队伍建设,但各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授,传统上主要靠父子、师徒关系,口传面授,没有形成有效规模的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模式。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职业院校开设了民族技艺相关专业,这正成为培养民族技艺人才的重要途径。
记者:民族技艺人才培养需从哪些方面入手?
田联刚:做好民族技艺人才培养工作首先需要对民族技艺产业人才需求有所了解。民族技艺产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民族技艺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民族工艺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民族技艺服务行业,如民族舞蹈演出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民族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民族文化旅游等。这三类产业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对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要充分发挥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技艺技能,一头连着行业企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培养了很多民族文艺、手工技艺人才,保障了相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如黑龙江省民族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设有桦树皮工艺方向,聘请了关桃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人口较少民族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人才;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民族职教中心开设有胡仁乌力格尔专业,培养蒙古族曲艺人才。
再其次,还需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通过展示办学成效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关心重视民族技艺传承创新、关心重视职业院校民族技艺领域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其意义不容小觑。
记者:职业院校的民族技艺人才培养工作还有哪些困难和不足?
田联刚:尽管职业院校的民族技艺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困难和不足依然明显。首先,对民族技艺教育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族类学校少,缺乏民族技艺传承类专业,民族技艺教育教学开展不够,研究开展得更少。其次,全国专门研究民族职业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少,力量薄弱,在制定政策时,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再其次,由于民族技艺种类繁多,传承方式各异,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为民族技艺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教育教学普遍缺乏制度、标准及考核体系。最后,民族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滞后。在一些民族职业学校,民族技艺课程结构陈旧,办学模式呆板,教学设施老化,实训条件不足,技能培训欠缺。以至于在市场需求很旺的情况下,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削弱了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
记者:正因为有着这些困难和不足,才更需要行指委提供有力的指导。
田联刚:是的,我们的担子很重。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着对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职责,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着力推动民族技艺人才系统化培养和培养体系建设。
我们制定规范,推进职业院校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通过深入开展调研,确定了9个职业学校民族技艺类专业,分别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乐器修造、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服饰、民族织绣、民族民居装饰、民族工艺品制作8个专业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我们制定了民族技艺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使民族技艺教育教学有依据、有方向。目前,民族技艺行指委拟开展上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已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并完成了编写计划,将于近期召开民族技艺行指委年度工作专门会议,进行任务分解。
我们分类指导,引导职业院校结合行业需求和地区特点培养人才。聘请了民间技艺传承人,加强职业院校民族特色学科建设,引导院校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健全“产教协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
我们鼓励创新,指导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在传承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引导民族职业院校师生深入民族地区,深入挖掘、梳理传统民族文化要素,界定传承内容,研究传承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地融入时代元素,通过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民族技艺教学和人才培养内容与时俱进。
我们推动交流,搭建职教院校合作平台。协助举办了“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等活动,推动院校交流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还两次组织举办中职学校协作交流大会,通过学术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推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重视教育与产业实践结合。
我们突出重点,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在办学有思路、有成效的院校设立示范基地,重点关注扶持,为职业院校民族技艺人才系统化培养树立榜样、积累经验。
当然,我们行指委由于组建时间不长、实践经验有限、行业资源调动与预期还有差距、工作深度广度也亟待进一步加强。今后,行职委将加强扶持指导,带动广大职业院校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实训基地、落实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继续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技艺人才系统化培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和平区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人才智力合作协议 下一篇:加强灾害学研究 着力打造“三个基地”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