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法国中小学教师应更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 2014年04月22日 06时讯
「课程改革是重建学校的核心。」前教育部长Vincent Peillon经常这幺说。虽然他已在4月2日卸任,但课程(programme)改革的工作仍会持续。这个具有象徵意义的讯息已随着于週四(4月3日)通过的「课程章程」而传达。
2013年秋天,负责以「透明」且「独立」的方式审查课程的机构发布了一份15页的报告。「我们试图明确地说明所谓的『课程』、制定的方法,以及我们如何期待其发展。」高等课程委员会(CSP)前主席Alain Boissinot说。这样的雄心抱负并不夸张,但因为不知道由谁、也不知道要如何来决定课程,而中断了几年。「课程章程」仍有几分争议。英美观念里的「课程」(curriculum)只出现在其序言,这个观念强调教师本身的自主性,而不着重细部规定教学的能力和步骤,教师可以自行掌握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此观念在法国并不流行。然而,章程的字里行间,反映了一个新的逻辑:所有的课程「将依据其教育阶段而决定学习程度」,「必要时」再于每学年指定补充部分。这将赋予教师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也就是「主动性及责任空间」,让他们能自行评估要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实现课程的目标。教师也必须「充分参与」课程的制定。「这样的参与并非全然前所未见,是合理的」历史学家Jean-Louis Auduc说:「若我们向教师开放厨房后的仓库,他们就能更了解菜餚的成份而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这是否表示,章程悄悄引入了curriculum的概念却没有明确告知?「我们仍然继续沿用programme这个字,只是赋予其一个更广泛的定义。」Boissinot先生说。这是一种避免引起争议的方法,毕竟这种改革方式并非只有支持者。有人担心,curriculum的方式会导致学校「自行调整」进度,因为面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有些学校会因为学生学习困难而放慢教学速度,然而,有些学生进步得较快的学校,其进度可能会超出预期。高等课程委员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月中要重新定义「知识、技能与文化的共同核心」─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前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文化素养。新的课程将于2015学年度开始在幼稚园实施,国小和国中则于2016学年开始。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法国中小学教师应更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赴瑞典攻读博士学位学生有望获瑞典永久居留... 下一篇:大阪大学开设教师培育课程 增进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