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在课堂上使用iPads的成效仍未有定论

在课堂上使用iPads的成效仍未有定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在课堂上使用iPads的成效仍未有定论 2013年02月22日 10时讯

在课堂使用更多科技工具的趋势,让许多人开始思索,此项投资的真实成效,以及思考认定此投资划算的定论是否下的太早。教育作者Peg Tyre调查iPad的使用成效,结论显示:iPad或许能协助课堂上某些新式的教学技巧,但并非优于传统、价廉的方法。传统课堂上,教师使用黑板、教科书、讲述和学习单等教学方式,而iPad能扮演任一角色,问题是,何种角色最有效?

iPad取代教科书或许最没有经济效益。下载电子书到iPad的功用与纸本教科书相同,但每年花费在教科书的费用较iPad便宜。Tyre引用他人的发表资料,说明教科书约略佔了iPad费用的20%而已。而且教科书可常年使用,不会遭受电子化破坏。

iPad扮演教师角色或许是最有效。当然,老师必须先记录、上传或选择适合iPad的素材。但一旦教材载入于平版电脑中,学生就可观看,毋须老师在场。老师只要在学生学完教材后,再进行教学活动。此时老师正採用「翻转学习」(flippedlearning)模式。当学生做作业或计画时,老师可以解释、纠正和给予微型课程。有些学校已专门使用此教学模式,并将科技工具,如平版电脑,有效融入于教学。

Tyre还提及利用iPad来扮演教师角色的其它方法,例如有些学校採行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模式,将课堂分为数个小组,有些孩子和老师互动,有些在电脑教室学习,由临时人员负责看顾,并协助孩子使用适性化教学软体。但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学校为强化教学活动订购iPads,但使用率并不高。虽然iPads有许多功能,但所研发的教学素材还不普遍。目前,iPads是否为优质的教育投资,仍未定论。学校常在不清楚科技工具的功效为何,便轻易购买最新颖的科技产物。

每项新时代的科技工具,从收音机、早期苹果电脑到智慧型手机,皆号称能为教学进行革命性改造。虽然每代科技工具已带来些许改变,但在看到希望的曙光时,却往往因教育仍旧维持不变,而失望不已。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在课堂上使用iPads的成效仍未有定论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欧巴马2013年国情咨文主张扩大学前教育 下一篇:美国人期望改善高等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