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德国中学教育之历史简介 2012年12月28日 10时讯
普鲁士王国的教育改革家在两百年前便有远大的目标,也就是教育的普及,而文理中学被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威廉·冯·洪堡定位为,一间给中产阶级家庭里资质较优的孩子所就读的学校,学童必须先就读为期三年的準备学校,接着才能进入九年制的文理中学。
在欧洲须就读13年国民教育的国家不多,而德国也是在政党妥协下才决定多一年的修业时间。在威玛共和时期,当时的社会民主党要求,让劳工阶级的孩子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因此小学修业年限在1920年被延长为四年,而中学教师们不愿意中学修业时间因此被减短,以至后来国民教育被延长至13年。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不依照同盟国的希望,反将中学教育分成三部份,也就是主干学校(Hauptschule,五年制)、实科中学(Realschule,六年制)及文理中学(Gymnasium九年制)。而东德则分为初级中学及高级或技术中学,其国民教育皆为12年制。其后,西德政府开始讨论学习机会均等的问题,教育改革家与SPD政党皆批评,文理中学已成为菁英学子才能就读的学校,政府应该朝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的综合中学发展。
东西德统一后,前东德地区除了萨克森邦及图林根邦持续维持12年制的国民教育,其余三邦一开始更改为13年制,但之后也改回原本的12年制。德国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失利后,认为学校教育必须改善,孩童应该更早入学,以便更快完成大学学业进入职场,多数文化部长因此将第十三年删去,但却没有删减课程内容及上课时数。
参考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德国中学教育之历史简介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美国公布及讨论特殊教育教师评鉴定位报告 下一篇:2013年1月起托福两次考试间隔时间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