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34万人,占全球留学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大众化、低龄化、自费化已成为当今留学热潮的突出特点。
作为人口最大国,中国留学人数世界第一,不足为奇。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力排众议,支持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政策。30年的留学史雄辩地证明,留学政策不仅是一个教育政策﹐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更可提升到政治、文化、科技﹑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等各个层次。
毋容置疑,目前相当一批走出去的学生是因为对国内应试教育失去信心,用脚投了票。与每年留学人数激增相反,近年来我国参加高考(微博)的人数近百万级地减少。有人计算,高考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出国留学。还有一批学生是对我国大学的教学内容与质量不满,也用脚投了票。确实有部分学校,部分院系对学生的教育投入不够。一些学生也只是应试教育下的尖子生,他们擅长于考试,在其他方面有许多欠缺。
面对不断升温的留学热,怎么办?
笔者认为,我们对此应该有更开放的思路和更广阔的胸怀。首先,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学,是家长、学生自己的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外国学校愿意给奖学金、助学金,来培养我们的学生,有什么不好?自费的学生家长愿意自己掏腰包让孩子们得到更国际化的教育,也无可厚非。当前是有一些“海归”变“海待”,但随着这些小海龟们更熟悉国内情况,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情况会有所改善。
留学生成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雇员,也是新趋势。最近,笔者有幸走了几个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潮感受很深。据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2009年之前,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为每年大约30笔交易,总价值不到5亿美元。而过去两年这个数字已达到每年平均100笔交易,总价值大约50亿美元,增加近10倍。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也从前些年的每年不到1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大约100亿美元。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之快,可见一斑。在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中,到处都有留学生的身影,都是留学生的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国内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到高校教育都要动大手术,做大改革。一谈到教育,人们往往说的是国家投入不够。实际上,钱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中国高等教育最辉煌的时代是西南联大时期。在抗日战争困难的条件下,投入最少的时期,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很多的大师级人才。要提升中国教育水平,还需要找到影响教育发展的理念问题、体制问题以及教育内容与方法问题。
教育改革谈了多年,文件也出了不少,为什么还不尽如人意呢?我觉得这与缺乏一种真正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关。学校也在竞争,但更多地是同质竞争,即在国有大学之间的竞争。与经济界、企业界相比,教育界缺乏类似合资企业、外国独资企业、民营企业这样层次机构参与竞争。我们也有民办教育,但各种歧视政策下,民办教育给捆死了。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公平合理的教育竞争环境,是逼着学校加快改革的关键。
当年在日本、韩国,包括在台湾省,也经历过学生大规模用脚投票的过程。记得笔者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留学时,当时的台湾小留学生也是很多。那时台湾、韩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可能比我们现在还大。只要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有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机制,有一个有效地、灵活地吸引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政策与环境,多一些出国留学生,让我们的下一代得到更国际化、更前沿、更高水平的教育,有何不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十月留学市场愈显火爆 出国留学还需量体裁... 下一篇:留学建筑专业的软素质准备